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br>
“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意思是不教不訓,不議不論,就那么聊聊天,插插話,聽講者都進入虛心好學的境界,回去還說收獲很大。作為講師,實在是我很羨慕的境界。王駘是怎樣做到的呢?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blockquote>“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是一種怎樣的定靜狀態呢?不需要假借什么來抬高自己,對自身的價值完全的了解完全的自信,不用說什么學歷什么證書資格誰的弟子給哪些五百強講過課。外界好壞評價都不會影響心情,那得是多么的自信?。 懊镏仄渥凇?,有自己清晰的價值觀,看透生死輪回。
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NLP的上堆下切,咱們遠在莊子一書便有了,求同存異,萬物都能找到共同點,而抱著一顆割裂的心,在相思的同類都能生起分別心。感覺莊子很多觀點都與佛家思想類似,也許所有的哲學描述的不過是同一真理的不同側面而已。我們自以為自己和別人多么不同多么獨特,為此人類越來越想活出自己的獨特性,也因此人類越來越傾向于獨立活自己而缺乏包容心。
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眾生。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 雄入于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人學習是為了了解自己,不是為了學知識。所以導師應該是一面鏡子,而不是高高在上通宵一切的百科全書。從有到無,擋在中間的是恐懼,對名利的執著。所以,“唯止能止眾止?!?/p>
常季說,王駘是靠豐富的學養和堅定的內心理智來約束自己修行到這個境界嗎?孔子說松柏冬夏長青是天生如此,堯舜正身以正天下,也是天生如此。王駘靠的不是理智,而是順乎天命而已。
圖片發自簡書App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于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 “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后人者也。聞之曰:‘ 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褡又〈笳撸壬玻q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 ,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 ?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 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 稱!”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在神箭手百發百中的射程圈之內。圈內任一獵物都有可能中箭,如果他有興趣射你的話。然而確有不少獵物,像你并未中箭,不是因為你有本領,只是因為他沒興趣。這也 是命啊,算你碰巧啊。我中箭,遭冤案,也是命啊。
所以這世上那些臭名昭著的,不過是黑暗面剛好被暴露了,那些美好的,不過是光明面剛好被暴露了,像最近那些落入某某門的明星,像那些爆出丑聞的政客,像入過獄的褚時健……所以,不要珍惜自己漂亮的羽毛,羽毛越漂亮,虛無壘得越高,跌下來摔得越疼。像翟天臨……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