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我比較喜歡的歷史人物之一。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三國之一魏國的實際奠基人,其子文帝曹丕追封其為武帝,廟號太祖。
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可他卻不以為恥,不斷進取,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了命運。經過幾十年的戎馬生涯最終成為魏晉政權奠基人。
曹操二十歲時,便被朝庭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官職可能相當于今天的縣級公安局局長。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任,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懸于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當時,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不畏強權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于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自從曹操便開始斬露頭角,但也得罪了不少權貴,被明升暗降調到了頓丘任縣令。
鎮壓黃巾起義之后,曹操開始有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官渡之戰,曹操以五萬之兵力擊敗袁紹二十萬兵力,是我國軍事史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縱觀曹操一生,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只不過一部《三國演義》將他丑化到了極點。說他陰顯毒辣,多疑猜忌,好殺成性,好色,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將他的形象損到極點?!度龂萘x》是以蜀漢為正統,只是會對曹操有所貶低。不過電視劇新《三國》卻有所改觀。
曹操的文學成就相當高,建安七子與曹操父子是當時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留下的詩詞,諸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些詩詞是何等雄壯,是一個小人能作出來的嗎?
其實,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關于曹操與蔡文姬兩人之間的恩怨糾葛。蔡文姬是當時有名的才女,然而她的命運卻很坎坷,一生多災多難。她的父親蔡邕是當時有名的大儒,是曹操的恩師。當時天下大亂,匈奴人把蔡文姬擄了去,這一去就是十二年。后來曹操實力強大了,統一了北方,當他得知恩師女兒還在匈奴受苦,便派人攜重金將她贖回。后續還有些事暫且不表,這便是"文姬歸漢"的故事。
曹操此人一生雄心壯志,戎馬一生,統一北方。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評價曹操為“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魯迅先生稱贊他為"改革文章的祖師"毛主席說曹操很了不起。
由此可見曹操確實是一位在多個領域均有建樹的這么個一個人。當然他也有缺點,并非完美。但也不至于像三國演義中所說那樣曹賊曹賊罵不絕爾。恰恰相反,他在當時北方地區地位與威望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