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奇葩說》第四季的最后一期。這一期的辯題是“我們終將變成自己討厭的人,這是一件壞事嗎?”
這恰恰也是我最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小孩子總是毫無遮掩的,也大概是人生百年中最幸福快樂的時期。即使不是大富大貴,他們也大多不用承擔任何生活負擔。一切生活必需由父母承擔,自己每天的任務大概也僅僅是好好學習,讓自己保持健康。那種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覺,現在想想真的很美妙。
當我們長大,我們好像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也逐漸被家長、老師灌輸了很多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比如,我們應該懂禮貌,見到老師長輩要問好,公交地鐵要讓座。我們開開心心地學著所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我們這樣做能夠得到別人的表揚與尊重。或許人類的規則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先有一個足夠強硬的規則宣告于世,然后號召所有人去監督,按照規則嚴格履行的能得到贊美,否則會得到職責甚至懲罰。所以,我們被裹挾著、推搡著、逼迫著,也擔憂著、虛榮著、不加思考著接受所有的規則,并且,甘之如飴!
我們似乎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學習,因為我們想要變得更強。我們看了更多的書,見了更多的人,遇到了更多的事。期間難免有我們做著不順手的事情,但我們知道我們不用害怕,因為我們還在學習,還能繼續改進,繼續適應這個社會。直到有一天,我們似乎懂得更多了,看的更透了,我們反而開始害怕,因為事實太露骨,人性太可怕,有好些事情并不像教科書交給我們的那樣光明,也不像老師家長告訴我們的那樣善良。我們開始做一些我們曾經很鄙視的行為,我們好像變得更加自私,更加陰郁。時間久了,你會去揣測每一個人的想法,然后盡量讓自己的想法不那么容易被發現。《教父》中告訴我們,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浮沉》中告訴我們,你永遠只跟你自己在一條船上。我不是一個陰謀家,或許我曾經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是一個聰明人,但在生活中才越發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社會的殘酷。或許有些人能夠在自己長長的一生中都遇到好人,家人、愛人、友人都是善良本真的人。但這樣的人說起來都感覺太少太少。
我也做過很自私的事情,我會為自己的自私懊悔。但如果時光重現,我想我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所以,我們真的會在某些方面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但誰又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更愿意成為一個清高的人,而不是一個生活質量更高的人呢。大家都是自私的。我是這樣,你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