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追了一部電視劇,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是黃軒與Angelababy主演的《創業時代》。這部劇雖然里面的演員演技不怎么樣,但我覺得講述創業的劇情卻是赤裸裸的。《創業時代》以黃軒主演的郭鑫年創業為背景,講述了互聯網時代創業的風起云涌,也通過郭鑫年創立魔晶,而開創移動互聯網的先河,把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熱潮推向了風口,來詮釋創業的九死一生。當然,今天我要講的并非是劇情,而是劇情里有一部分環節給人以極大的深思。郭鑫年在開發魔晶,這款語音通訊軟件的過程中,羅維作為郭的好友去找他交流,無意中看到了郭開發的魔晶軟件,結果他回到自己的狐郵公司,立即連夜趕時間寫代碼,把魔晶的語音功能加入了自己狐郵軟件,完美地盜用了魔晶的核心技術。其實,這里我并非要對其進行批評,而是要從中向大家,透露一項最牛逼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學習力。羅維只看了一眼魔晶的開發細則,便能夠深刻領悟魔晶軟件的關鍵點,掌握核心技術,不得不佩服其超強的學習力。一個會高速學習的人,無論在何種領域,都能快速變得強大無比。同樣地,在職場工作中,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你的學歷有多牛逼,也不是你經歷有多出彩,更不是你的推薦信寫的有多漂亮,而是你能夠擁有多強大的學習力。很多時候,學校教給了我們德智體美,社會教會了我們人情世故,可卻從來沒有人真正教我們,如何培養強大的學習力。
一個擁有超強學習力的人,必定能夠快速掌握工作技巧,深刻理解職場套路,會學習,懂得學習。那怎么樣才算會學習呢?
1、會學習的人,觀察力較強,能找到事物共性
記得我小時候上小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做那種找規律的數學題。當時我們數學老師為了考我們,故意出了道比較難的規律題給我們做,而且知識點不是平時所學,基本是自我摸索規律,然后找到規律依葫蘆畫瓢。比如有一次,老師出了一個題是4、44、444……問第10個數字是多少?通用公式又是多少?結果全班只有2個人做出來了。大家肯定覺得挺簡單的,可對于小學二年級的我們而言,可就難于上青天了。我當時是做出來的2人中之一,經過認真觀察,規律探索總結,把這個題中數字共性找了出來,我花了不到2分鐘就解決了。其實,對于成年人來說,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演繹歸納”的規律推理題。通過找到個別事物的典型特征,尋找事物間的共性,來反推找到整體的通性,是培養強大學習力的基本策略。掌握了共性,你會發現牛頓三大定律、摩爾規律,廣義相對論,星座棋盤兩性關系等,其實都是一個東西,聰明人一看便一通百通。
2、會學習的人,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我之前做教育培訓時,看到好多小孩明明花的時間一樣多,看起來很努力,家長卻總跟我說小孩學習成績,從來都是原地踏步不見提高。而反過來,看起來不怎么學習的人,反而成績優異,而且還是班里的學霸。其實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學霸知道學習,活學活用,不會學習,死學硬背。我讀高中的那會,我們班就有個同學,平時真的花時間特別少,別的同學熬夜加班學習,他從來都是到點離開教室,不會多花一分鐘待在座位,可是每次考試總能考第一,高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廈門大學。然而平時很努力學習,花的時間比任何人多的,卻名落孫山,榜上無名,只留下讓人惋惜的嘆息聲。兩者的區別之處也僅僅在于“活學”與“死學”。再比如說:我大學里學的“市場供求理論”,聽起來枯燥無味,可我卻學的津津有味,因為我把它運用于戀愛之中,而且完全適用。戀愛的過程就是供需相互平衡的過程,但凡供需有一方不平,感情便會出現隔閡。因此,會“活學”的人一定會活用,哪怕問題再復雜也變得簡單和清晰。
3、會學習的人,博學多識,涉獵廣泛
這個世界越來越多元化,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再僅僅是向專業化發展,而更多的傾向于多維度培養,通才比專才更加具有國際化視野,也更加具有領導力。記得之前我有個朋友,去一家互聯網公司應聘。原本他是學通信工程的,但由于大學里除了專業學好外,他自己對法律特別感興趣,便考了司法從業資格證,結果面試的20多個人,唯有他是復合背景,于是順利通過了面試,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并且在后來的日子里被公司委以重任。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要成長為新物種,成為獨當一面的領袖人物,就需要去經歷扮演多個角色的過程,涉及各個領域。只有這樣,你才能不斷開啟新的認知空間,才能培養出強大的學習力。
時刻保持空杯的心態,去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保持求知欲渴的心態,讓學習力伴隨著你生命的始終,助你成長為經世致用的高效能職場精英,才應該是你不懈追求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