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下之人沒有想法是不存在的,除非他是二球,但二球也知道吃喝,只不過是高級動物低智商原始本能需求罷了。故,人無欲等同行尸走肉,天誅地滅。
村夫年少時生活于無化肥少農藥食品無污染環境純天然的鄉村,但農作物產量低下,居陋室而缺吃少穿。每逢荒春青黃不接時,饑餓難耐,便常常羨慕村中那些能給別人蓋房起屋壘鍋臺、打造桌椅小板凳、編席編筢編籮筐及制作杈把掃帚牛籠嘴之人,因為他們靠手藝混個吃喝外,還能掙個些許工錢且受鄉人尊敬。
鄉人除了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時有個好吃好喝好生活外,每每有蓋房起屋婚喪嫁娶生兒育女大事時,也能借此吃香喝辣的,平日里若想解饞滿足一下口福,那你就干瞪著眼妄想吧!家鄉另有習俗,喪葬圓墳油旋饃也是可以解饞的,雖然不吉,但處于幼年饑餓時段,前去蹭吃只為滿足口福,哪有那么多窮講究!?
宛西圓墳油旋饃習俗由來已久,村中凡有喪事者,自逝者殯葬之日起,連續三天,每天須在新墳旁握上三堆暗火,以麥糠或者不易燃燒為明火且只能冒狼煙的雜草物為宜。狼煙裊裊騰騰隨風升空而逝,想來應該是親人們為逝者傳遞信息向上帝那里報到的吧?!那墓穴底部親人們用草紙鋪就的“主”字應該就是明證。待第三天下午太陽將要落山時,逝者親人們隆重拿出提前烙好的三張大油旋饃,放于用葦桿做的鍋蓋上,然后再用頭頂著繞新墳轉三圈,稱為圓墳。事畢,逝者親人望狼煙而分食之,前往圍觀小孩亦是可以分享的,待狼煙散盡,親人望新墳哭而依依別離。村夫幼時因饑餓而沒少前往品嘗貢品油旋饃,現在想來年少生活環境甚是糟糕,備感辛酸。
宛西家鄉至今依然保存著有喪必請嗩吶隊吹喪的習俗,那吹嗩吶之人便是村夫年幼饑餓時最為崇拜的圣者,因為他們可以吹著喇叭去吃喝。逝者被殯葬前夜,事主家院內徹夜燈火通明,那高亢嘹亮的嗩吶聲在一把竹(笙)及其它打擊樂器的伴奏下,和著逝者親人們的悲愴哭嚎聲,給鄉村漆黑的夜晚籠罩上了一層愴涼而又凄美的神秘面紗,令現場每一圍觀者無不聞而揪心。更有慈心看客者會受現場悲泣情緒感染,唏噓不已,陪著孝子一同落淚。
吹喇叭者吃飽喝足后,在逝者親人們的份子錢誘惑下,一曲接著一曲地吹奏鬧將著,直至次日零晨方休,傷心欲絕的孝子賢孫們也倦而和衣圍躺于棺材兩旁,自此陰陽相隔生離死別在今宵。現場氛圍甚是肅穆的,尤為吹喇叭者演奏的地方卡戲很是精彩,吹者持短哨于喇叭,用手掌或茶碗捂蓋喇叭口模仿戲劇人物對唱,時捂時放,張馳有度,吹奏演繹得微妙微肖,哇喔哇……哇喔哇,哇哇喔喔哇喔哇……,然后鑼镲伺候,倉倉倉……才才才……倉才倉才倉倉才……表演很是賣力起勁兒,令圍觀的村夫終身難忘。
受此感染,那時的村夫也是夢想著入了這個行道混的,桌上桌下有人殷勤伺候著,好煙好酒好茶好菜好肉享受著,比村里我曾經羨慕過的那些手藝人牛逼多了!也神氣多了!將來就干這個謀生去,吹著喇叭去吃喝,肚子有保障,美著哩!得勁兒著哩!
村中有本家二爺者辛耀敏,會拉胡戲兒(曲胡),為此娶了個如花似玉能歌會唱的二奶奶馬小桃,年幼時曾圍觀過倆口子表演,羨慕!記得村夫上初中那會兒,本家有叔父告曰:娃子,也學著拉胡戲兒吧!你看看你二爺,都說了個好老婆!
的確,村夫那時真動了心學拉了一陣子的,胡戲兒乃偷砍了大隊林場果園里的梨樹自造,音筒是托在縣城工廠上班的鄰人做的鋼管,蛇皮為自己抓的大蛇,用繩子栓住蛇頭掛到小樹技上扯下來的,弦為避孕環拉直替代品,只為將來也能說個好老婆呢!但自學成才無果,最后放棄,還不如學吹喇叭去吃喝且能賺錢風光體面實用呢!一樣會說個好老婆的。但最終村夫也沒有吹著喇叭去吃喝,至今落了個“流竄作案”名頭,瀟瀟灑灑快快活活走天涯,哈哈!
前日接到親親的二表姐夫電話,二表姐的婆婆仙逝,得息后是必須親往吊孝的,正好近期因業務活動于宛西家鄉一帶,免得千里之外匆歸頗受鞍馬勞頓之苦。多年的輾轉動蕩生活,親戚間已經少有走動,有些慢待冷落了,有罪!有罪!表姐夫周書臣的來電,證明著他表弟我混的還是滿不錯的嘛!在他們心目中是占有位置的,沒有忘記我這個窮親戚呀!高興!高興!喪事變喜事兒,颯爽英姿吊孝去!
驅至時,突見故交靳老四也在場持技正鬧騰著,已是近花甲年齡的他依然吹著喇叭去吃喝,甚感驚詫又倍感親切!寒酸后悠揚一曲令我狂,忽憶少年傷心事,旋歸靜心捋凡塵,勾月勿責拙作遲,拙作遲!(丁酉年四月初七零晨望勾月有感而匆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