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為有愛所以美好,人生因為有愛才有意義,毋庸置疑人人都需要愛與被愛。然而要好好愛一個人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愛,并不被對方所接受。人生最大的遺憾或許是“愛你到骨子里,最后還是要分。
在與親人、愛人、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不同的困惑:作為父母,嘔心瀝血為了孩子,孩子卻不理解;作為愛人,全心全意為你,你卻隨他人而去;作為朋友我直言你的問題,你卻與我割袍斷義。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喜歡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的愛。把最喜歡的巧克力分享給閨密,卻不想她正在為水桶腰發愁;購買了期待已久的驚悚3D大片邀約女友觀賞,卻不曾知道女友心臟不太好;拿出家里的大部分收入供小孩去學舞蹈、鋼琴、畫畫,卻從未了解孩子是否感興趣。
你真得懂對方嗎?你給的,是他想要的嗎?你的愛,對方能接受嗎?
孔圣人告訴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我想告訴大家“己所欲,勿施于人”。因為我們在乎的東西,對方不一定在意;我們認為對的,也許對方是否定的。必須承認人與人個體之間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歸根結底就是相互滿足需求的活動。如果我們總是自以為是去表達我們所謂的愛,那么這種愛會成為一種負擔。
如果你不懂他(她),你憑什么愛他(她)。愛一個人,就要懂他(她)。愛是一個動詞,我認為它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發現對方的需求,二是用行動滿足對方的需求。只有作好第一步,才能走好第二步,只有正確識別需求,才能正確的表達愛。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直接走第二步,以至于我們付出與努力得不到認可,同時讓對方感覺到負累。在愛的路上,我們不缺少行動,而是缺少行動前的準備,而行動前的準備就是發掘需求的工作,具體來說,就是需要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用心體會,了解對方的性格、興趣愛好、需求,這其實就是要懂對方的過程。
“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這樣的鬼話,誰相信誰倒霉。付出不見得有收獲,在事業上如此,在感情上更是如此。只有懂他(她),才能更好的愛他(她),用心體會,關注需求,以對方可接受的方式表達愛,這才是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