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是不是羨慕別人有好的習慣,閱讀、鍛煉等等?你是不是期待做出一些改變,能培養好的習慣?那么僅有愿望就能成了嗎,還需要其他什么?
福格博士《福格行為模型》是關于行為設計領域的權威作品,它系統分析總結了人要設計一個行為,培養一個習慣需要的三大要素,也就是:動機、能力、提示。書中給出了很多具體的做法。且讓我來仔細說說這三個要素。
首先是動機。動機,你不難解決。希望身體健康,希望知識淵博。。。等等。你的想法你的愿望肯定不少。我這里建議你也要把自己的動機放在長遠上,比如你不一定要把鍛煉動機放在減肥多少上,而是放在身體健康、精力旺盛上。也許這樣的動機才能長久一些。
第二個要素是能力。有句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除了動機,能力也很重要。比如我們希望一下子達成長跑多少公里的目標,希望一下子達成一口氣做幾十個仰臥起坐的目標。但這對于我們很久沒有鍛煉,或者基礎薄弱的人來說,是很難一下子做到的。因此,不妨將我們的目標定得小一些。比如,我們先從快走練起。我們先從做一個仰臥起坐做起。這樣我們就使得自己的能力與自己的目標、動機能夠匹配,久而久之,不斷實現小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得到肯定和正面反饋,就可以逐漸將自己的目標調高,實現更高的任務。如果哪天我們狀態不好,我們哪怕做一個仰臥起坐也是可以的。另外,在培養能力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幫助自己實現目標。比如我們在學習制作ppt,如果能借助一些工具實現預想的功能,那么我們就有可能將這樣的習慣這樣的練習堅持下去。
最后一個要素就是提示。習慣的培養、鞏固,需要前面提到的動機、能力,還需要依靠提示這個要素。我們可以通過在備忘錄中設置提醒,通過列示任務清單堅持打卡。一個人鍛煉很難走遠,而若是有伙伴們陪伴就可能走得更遠,堅持得更久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相反的,如果我們希望改掉一個壞習慣,也同樣可以利用這個要素。比如我們若有吃零食的壞習慣,可以考慮將零食移出自己的視線,放在一個不好夠得著的地方,這樣就會減少攝入的機會。
動機、能力、提示,構成了穩固的三角。通過這兩年的實踐,我培養出了閱讀的習慣,堅持了兩年,閱讀超過200本的好書。培養出了書法的習慣,堅持了一年,從不敢拿筆到敢拿筆,雖然前面還有很長的提高之路。
所以,將這本書推薦給你。相信你從書中一定能get到你想要的!來吧,動起來,你也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