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生存下去,那么我倒覺得不如保持著這樣的心態:心想事成之事不一定在未來真的完美,留有缺憾之事不一定在未來不成圓滿。
在我讀完兩本《平凡的世界》之后,似乎已經看到了那些親愛的人們最后的結局,一時有點不忍心翻開最后一本,當然最后是全部讀完了。
不忍心翻開,是因為,害怕那個一定會遇到但又不想遇見的結局,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情態。親情、愛情、人情再美,也無法打破人類命運中悲劇的宿定。
如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又比《邊城》再多一點,黯然憂怨的基調……
未完待續的親情
孫玉厚一家世代居住在雙水村那個悠久而古老的村莊。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就是血脈之根,割舍不斷的是對于自己生命起源之地的依戀。
孫玉厚一家人的生活狀況就是那個年代很多農民生活的縮影,具有典型代表意義。
長子少安在學生時代是塊讀書的好料,只是因為想與父親一道掙錢供應弟弟與妹妹上學,就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事實證明,孫少平與孫蘭香同樣是塊讀書的好料,這筆投資是有收獲的。只不過,對于少安自己而言,放棄的,也是一段與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
后來,少安成了家,娶了一個勤勞質樸的山西姑娘秀蓮。
這個姑娘未嫌棄少安家的家底破爛的像一堆爛炕席片,甚至常寫信回家讓家里人支持少安的事業。從她的出場之后所做的種種行為,我們就可以推斷這是一個好姑娘。
男人如果娶到這樣死心塌地的姑娘,還真是三世修來的福分呢。
我們可以看出,孫家的親情血濃于水,親情給他們帶來的是即便過著苦難的生活仍然覺得甘甜的滋味,這是縱然有萬貫家財的人也欣羨不來的。
所以,當秀蓮對少安提出要分家時,少安覺得猶如晴天霹靂,甚至怨妻子的不懂事。
是啊,少安一直都把自己當成家里的頂梁柱,如果分了家,他強烈的男子漢的尊嚴會讓他覺得自己是在逃避對這個家庭的責任。
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常常覺得精神世界的豐盈大于僅僅滿足口腹之欲的狹隘。
關于這個分家的話題,讓孫家的人苦惱了很久,甚至讓孫少安覺得這使得親情走向末路。
可實際上,在孫少安家里,分家確是段未完待續的親情。
人在走上坡路時,可能會把事業當成最重要的東西,總是想著要借助這個非凡的機遇改寫自己的,甚至是家族的歷史。這個時候的人們,并非淡漠親情,只是有點無暇顧及。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人不可能永遠站在金字塔的頂端, 當折斷了翅膀之后,往往那劑療傷的良藥叫做“親人”。
還記得孫少安的磚廠垮臺的那個時候,不僅賠光了所有的本錢,還一度因為拖欠鄉里人的工資抬不起頭來。
那段苦難的歲月,要不是孫玉厚老漢、弟弟少平和妻子秀蓮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哪里會有他孫少安的今天。
親情從未因為他們的分家而終止,而是永遠的風雨同舟,相濡以沫,這也是《平凡的世界》為什么從頭讀到尾,縱然悲劇總是不可避免的在發生,但還是能讓人覺得溫暖的其中一點原因。
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禍福,總是相依。
未完待續的愛情
讀到少安與潤葉,少平與曉霞的故事,還有后來日子過得紅火之后秀蓮得了肺癌的時候,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壓抑之感。
平凡的世界里的愛情,沒有那么多的羅曼蒂克,只是還原了人所要面對的很多真相。
少安與潤葉,不可避免的門第與出身。既然是現實,不可逃避,那就接受它吧。
未完待續的愛情把兩個人送往了他們各自的歸宿,這就是命吧。
命運給這對青梅竹馬安排下的是一場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以至于在很多年以后,依然能記得那個人曾經的模樣。
很多戲本子里寫過這樣的故事,一旦小姐愛上了寒門苦讀的書生,抑或是公子愛上了貧窮人家的姑娘,倒也有成就美好姻緣的時候。
只是潤葉與少安,誰又有戲本子里那些人的勇氣與決絕呢,誓與君攜手赴天涯也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少安與潤葉兩個人或許真正追尋的也是如他們最后的歸宿那樣的愛情,平淡又真實。
其實,也沒什么不好的。
少平與曉霞,敵不過生與死的距離。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有一個與你在精神世界里相知相戀相互契合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在這里不得不偏袒的說,整本書里我最喜歡的姑娘當屬曉霞,她是智慧與美麗的化身。正是因為她時刻充滿挑戰生活的熱情,才使得她總是那么的勇敢與無畏。
也正是因為她義無反顧的在洪水中救起了那個可憐的孩子,因而獻出了自己年輕美麗的花樣年華。
曉霞走了,少平在痛苦與煎熬中思念她。他們的愛情未完待續在曉霞的日記本里,每當捧起那三本精致的日記本,往事依稀,歷歷在目。
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我愛過的人,因為你給了我最珍貴與美好的回憶。
有沒有想過,這么一個問題,如果曉霞活著,是否再會上演少安與潤葉的故事?曉霞之死,是不是不想再重復同樣的結局呢?
未完待續的人情
我們總會說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可是,在這個文化有些落后的雙水村,卻在上演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
雖然也有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紛爭過,可是這個世界畢竟不是世外桃源,這,只是個平凡的世界。
例如,孫少安的磚場再一次辦得興盛起來,除了與家人的支持有關以外,與他自身寬容的紳士氣度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他舍棄了世俗的成見,并沒有因為自己在落魄時遭到村里人的嫌棄而懷怨在心,反而在自己東山再起后重新雇用了那些曾經給過他白眼的人,也讓他獲得了人們的交口稱贊。
看來,成大事者是具有長遠目光的人,這于今日仍有借鑒意義,只要你想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就需要具備作為一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品質。
同樣的,兒子的品格塑造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父親對他的影響。
從一個細節上你就可以看出孫玉厚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了。自從農村開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們便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了。
大家還記得田福堂嗎?他可不是干農活的好手,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打擊,使得他本來就不算健朗的身體更加憔悴了。
可是,就在這樣的時候,孫玉厚老漢卻主動幫他種了一次田。
我們都清楚,田福堂向來是對孫玉厚一家人沒什么好看法的,可是玉厚老漢的這個行為卻使他想起來兩個人一起幫別人干活的時候曾經情同手足的回憶。
你看看吧,這就是人情之美了。而這未完待續的人情將在這個村莊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
《平凡的世界》,人生無數個未完待續在此上演,細數世代人世的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