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少,所以有夢。
我給自己找了很多事情,寫簡書,寫微信公眾號,然后還要求自己必須日更。剛開始的時候感覺還可以,但是就像是很多習慣養成的書里預見的那樣,一個星期以后,便覺得力不從心了,直到今天看到一篇文,我開始懷疑自己寫作的初衷。
這篇文的題目叫《隨筆|冬日碎片》,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不過是舊友女朋友的一篇隨筆,然而,就是這篇隨筆,一篇極好的,極溫柔的隨筆,讓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離我的初衷太遠了。
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作家,一個像三毛一樣的作家,寫自己喜歡的故事,做自己喜歡的人,擁有自己喜歡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或者孤獨,或者瀟灑地流浪。我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給他人以安慰,或是能是一杯在繁雜疲累的生活里偶遇的一杯水。沒有茶的清香,沒有咖啡的醇厚,僅僅是一杯水。
然后,我遇到了《成為作家》這本書。
這和很多類似于《的大學究竟讀什么》或者是《管理你一生中的多少個小時》這一類的書不一樣,仔細讀過,他其實是有很高的門檻的,我毫不懷疑通過這本書的練習我可以成為一個比較好的寫作者,但是,這個篩子在不斷篩人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就這樣放棄了呢?
下面我簡要介紹幾個里面的練習
一、早起碼字
這個是鍛煉想象力的一種方法。你需要早晨起來,什么文字性的東西都不看,然后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寫東西。內容不限,時間不限,只要去寫。這個練習可以在任何你覺得缺乏想象力的時候進行,寫過的東西不可以讀,過一段時間后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二、不定時間碼字
你需要每天給自己十五分鐘寫東西,內容已然不做要求,但是每天的時間需要不一樣。每天十五分鐘,聽起來好像不是那么多,但是呢,你可以想見,生活本來就不是每天都有的可寫,而且如果你在干一件事,你不許停下來,習慣會阻止你,讓放棄。
三、認識自己
這一點說起來很寬泛,但是很必要。其實不光是想成為作家的人,其他人也需要認識自己。你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是狀態最好的,在什么時候是不適合寫東西的,甚至是你的食譜,你的作息,你的一切。
這樣,你也許會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你才是被自己忽略的那個人。
四、讀兩遍書
這一點對我來說很難。
我很少把一本書讀過兩遍,很多就算是很棒的書,在讀第二遍的時候都會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這一點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需要把自己的觀點擺正,然后從新審視自己讀書這件事。
說起來,前一段時間看過《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書里面介紹的很詳細,可輩的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并沒有按照書里的去做,讀書已然走馬觀花。因而這一次,我需要改變。
現在回到題目。
既然作家有這么一整套可以鍛煉出來的途徑,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說作家是可以被批量生產出來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當你看完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真正可以按照書里方法走下來的人是很少的。你可能會放棄,可能在某一點上無法繼續。甚至是有些方法,你看到之后就會望而卻步。作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一定是一種天賦,但絕對是一種生活。
看完這本書后通常就會有三種人:
第一種人發現作家的生活不是自己追求的,轉身離開。
第二種人懷著夢想,走到一半不了了之。
第三種人堅持走完全程。
我希望我是第三種人。盡管閱讀這本書的初衷有關功利,背離我最初的夢想,但是仔細想來,如果我想成為別人生命里的一杯水,文字給人的感覺是美的……
我就應該試試。
我已經在路上了,要不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