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五云之凡》已經終局,對于唐人的最后一部仙劍電視劇來說,贊少罵多,更夾雜著侵權手游等一系列問題,對這部伴隨著口水與罵聲的電視劇,更多的人感覺連吐槽都不想吐了。
拋除掉熱門IP的過度消費,不考慮那些版權糾紛,僅僅對改編與改良的文本內核來,《云之凡》與其他的網絡熱門IP題材的電視劇有很多相同的問題,然而,即使寬容地來看,《云之凡》也仍然可以算作是IP電視劇中的恥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轟轟烈烈地出生,靜悄悄地走向死亡。
《仙劍奇俠傳五》是仙劍系列單機游戲中的第六部作品,也是新老交替、風格轉換的一部作品。在開發過程中也經歷了失火、辭職等一系列的風波,導致這部作品本身就為人詬病。無論是喜歡仙五的人,還是不喜歡仙五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仙五這部作品其實只能算是半成品,前期的構建龐大,但后期的收尾倉促,為了人物而強行添加不合理劇情,邏輯混亂,都是這部作品的問題。因此在仙五之后,又出品了《仙劍奇俠傳五前傳》,專門來為五代填坑。
但仙五文本中仍然有很多優點,簡單概括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物的性格簡單卻豐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寥寥幾個畫面,一個完整的人物就躍然眼前,從人設上看,落遢千山的姜云凡,玲瓏可愛的小蠻,柔美脫俗的唐雨柔,風度翩翩的龍幽;從性格上看,小姜樂觀陽光,雨柔堅定善良,龍幽精明重情,小蠻率真純潔。仙五的主角團不差于任何一個年代的作品,正是這幾個熱血青年支撐起了不算完整的仙五劇情。而眾多的配角更是光彩照人,無論是天真可愛初具腹黑狀的小采薇,更富人情各具特色的蜀山七圣,還是父女情深的唐海,剛強果決的歐陽慧,柔和溫暖的海棠夫人,耿直忠心的血手,都是仙五吸引人的地方。
二是感情真摯而多樣。仙劍向來以情動人,刻畫感情是仙劍的強項。而仙五的感情除了愛情,更多了許多不同層面的感情,青石玉書之間相知相伴的師兄弟情,皇甫卓悲天憫人的長者情,唐海對雨柔、殷其雷對小姜的父女父子親情,還有伙伴之間的友情,這是這些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情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仙五的“情”。有多少人被皇甫卓的那句“別離失去之苦,我也曾經體會”而感動,又有多少人被凌音那句“世間父母最心痛的,便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你打算給他留多少時間,讓他可以陪著自己的女兒?”而打動。世間本就不止愛情,為了愛情而不顧一切的脫離現實的狗血劇情,只存在于瓊瑤阿姨的小說里。
三是陰謀刻畫的深刻。好人不是無腦的好,壞人也不是壞透腔的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立場,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在刷游戲一周目的時候,很難看出每一個細節的刻畫,是在結尾青石解析整個事件經過的時候才恍然。二周目,認真地品讀每一個情節,認真地讀每一個NPC的對話,這才發覺,哪有那么多的巧合,每一個湊巧的后面,都是陰謀的策劃。雖然仙五最后仍然有很多邏輯混亂的地方,但這種陰謀的刻畫展開,仍然是仙五的一個亮點。(如果結合五前來看,就更為完整動人)
有了仙五原文本的優點與問題,在電視劇改編的過程中,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原作龐大的構建中找到平衡和支點,將原作的缺憾補全,將原作的優點強化。然而,非常可惜,唐人的編劇完全無視原作,將《云之凡》改編成了一部借殼上市的“傻白甜”瓊瑤狗血愛情偶像劇。
當然,熱門IP登上大小熒屏,是需要經歷“傷筋動骨”的改良的。畢竟原作無論是漫畫還是游戲,小說還是網游,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敘事方式,并不一定都適合熒屏,比如《花千骨》,原作幾百萬字,比如哈利波特與漫威的電影系列,都對原作做了大量的裁剪和修整,才呈現到我們眼前。所以改編不是被黑的理由,但無腦亂改就讓人非常反感了。
《云之凡》最為人詬病的地方莫過于人設。因為太多,無法一一吐槽,只舉幾例,以作印證。
一、最終的BOSS。雖然保留了原作的魔翳(即電視劇中的木翳和枯木,這是同一個人)的身份,但與原作的充足理由截然相反,魔翳由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形象,變成了一個主動挑起人魔兩界爭端的徹頭徹尾的陰謀家。這就讓人很難接受了,畢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原作的魔翳的選擇和每一步陰謀都是與龍溟共同商議的結果,他只是盡己所能的在執行,他沒有背叛夜叉,更沒有背叛龍溟龍幽,甚至為了將龍溟的魔元帶離而被毒火傷了宿體。而電視劇版的木翳為了挑起事端,主動關閉了幽冥界的水源,置自己的臣民死活而不顧,更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殺了前任君主龍溟。這樣一個“壞”得如此臉譜化的壞人,還真是連童話故事都不太能找到了。
二、女主角唐雨柔。說好的江南閨秀唐大小姐呢?說好的蘭心蕙質善解人意呢?說實在的,我甚至有些心疼娜扎,因為這個角色被她演繹之后,黑她的人數成倍數地增長。然而,有多少是編劇的鍋也給她背了呢?這里不分析娜扎高鼻深目的形象,主要來分析一下性格。游戲雨柔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活不過二十歲,雖然每個人都對她說可以等二十年后待姜世離凈化完全以后續命,但從唐海到草谷,每個人的悲憫神色都表明了沒有幾個人真的確信能續上命,包括雨柔自己。因為時日無多,在父親的寵愛下,從小跟著妙手仁心的草谷學習醫術,這三個條件,導致游戲雨柔,外表溫婉溫柔,個性堅定善良,她很少猶豫,想做的事就一定會去做。天資聰穎為人體貼,往往能先一步感受到其他人的感受,說話恰到好處,不過分不張揚,她就像一朵溫婉的江南水蓮,不知不覺給人以舒服的感受。而劇版的雨柔呢,抱歉,這是一個性格極其不穩定的青春型精神病的患者。一會兒想表現自己善良,對父親的傷人救命的安排不服從。一會兒又不顧小姜龍幽所做的救民水火的行為自己跑一邊釣凱子玩樂去了,善良的品質一股腦就沒了。一會兒想表現自己善解人意,于是變成了胖雨柔陪著姜云凡,一會兒又變成了冷冰冰的叛逆形象,跟師父師叔父親說,這輩子從來沒為自己活過,要隨心所欲一把。我的天,她的隨心所欲就是一邊愛小姜愛得要死要活,一邊又跟著上官雅游山玩水嗑藥吸毒?諸如此類的情節貫穿了電視劇的始終。我很好奇,編劇的這種心理是一種迎合迷茫的青春期學生的心理么?還是勸導大家,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一言不合就釣凱子,一言不合就吸毒?
三、壓倒了小蠻的真?女二號凌音。默默地心疼我家高冷師妹五秒鐘。
游戲凌音是一個真?配角,與蜀山其他幾位長老一樣,默默守護著蜀山、守護天下。在游戲中,她是蜀山七圣中,唯一一個不曾斬斷情緣的人,她暗戀一貧。雖然作為蜀山長老,還搞暗戀這種事確實有點不太和諧,但是細究,卻有著其存在的合理之處。因為凌音一直敬愛的姐姐,據說可能串通妖魔盜取蜀山神器,而且一去不回。雖然長老們并沒有究肇事者妹妹凌音的責任,反而暗自多方回護,令她不會太過傷心,但對她來說,姐姐從此成為了不能言說的痛。為何背叛師門,為何拋棄自己,這些都成了沒有答案的過往,因此凌音從原本的溫柔可親變成了后來的高冷御姐。而在蜀山上的長老中,能體會她這種失去別離之苦的人,只有曾經的李逍遙,如今的一貧。太武師兄、草谷師姐就不用說了,青石、玉書那對是真修道之人,雖然會順手體貼一下,但絕不會表現出來。鐵筆也失去過,卻看得通透。對于一個剛屆成年的女孩子來說,能予以安慰的,唯有一貧師兄,這種暗戀,不只是對情愛的向往,更多的是對同病相憐之人的相助相伴。
而在電視劇中,差點成了小三兒的凌音,是一個奇葩的存在。被木翳的陰謀蒙蔽了眼睛,以為是太武師兄殺了凌波,毫無置疑,莫名瓊瑤,這點智商就讓人很懷疑她是不是靠裙帶關系才當上的蜀山七圣。被備胎玉書喜歡著,喜歡著龍幽,明知道對方是不懷好意,仍然做出那么難看的事,跟她長老的身份、音圣的名號一點兒也不相符。龍幽那句“看來這蜀山之上,還真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情”實在讓人齒冷,如果想構建一個充滿情愛的門派,麻煩把修道兩個字去掉。一群道士從老到小個個愛來愛去的不肉麻嘛?在我看來,同門的關懷、知己的情誼,永遠比所謂的“愛情”更打動人。當然,也不止是蜀山,狂風寨、四大世家也都是無辜受害者,就沒有一個沒有男女情愛的干凈地方。也讓我深切地懷疑,唐人的編劇就是滿腦子都是愛,愛得越狗血越好,愛的越瓊瑤越吸引人?(同人YY的不算,這是粉絲的權利)這一點正是很多游戲粉最為厭惡的地方。
其他的,比如暗戀凌音的玉書,讓人莫名其妙。魔化的上官雅,讓人莫名其妙。被人說奪權就奪權的歐陽英,讓人莫名其妙。無腦支持姜云凡的一貧,讓人莫名其妙。無視門規存在的一群蜀山弟子,讓人莫名其妙。
一群莫名其妙的人物,支撐起了一個完全沒有邏輯,莫名其妙的劇情。
主線劇情仍然是按照游戲來走,所以大方向不變,然而小細節上已經面目全非,邏輯全無。仍然試舉幾個例子。
比如,電視劇中放姜世離出血玉離開蜀山的情節。姜世離相當于反人類罪被判關押蜀山,監禁終身。然而,小姜與龍幽以父子親情為由,要求放出姜世離。——不考慮其他因素,單看這個劇情,這是人話么?你殺人犯法之前沒想過被人殺害的人家的父子親情么?你犯法殺人之后沒看過被你連累的凈天教弟子妻離子散的場景么?一句父子親情就能將一個反人類罪的殺人犯放出來?犯人家屬這么說,不怕被害人家屬打死你們么?蜀山長老們居然就同意了,玉書還支持姜世離“寬容”的說法。這相當于監獄管理者私縱兇犯,沒理由沒原則,因為殺人犯沒將自己手下綁架的肉票撕票,就可以當作寬容,就放了。呵呵,玄幻就可以不講法制講人情?——姜世離是一定要放的,不然后面的情節無以為繼,但是,能找個更好的更有說服力的理由么?
再如,木翳將得到七圣功力的小姜控制住。莫名其妙地就突然控制住了,按理說,能控制一個人,要么就是被控制方的修為比控制方低,要么就是被控制方的修為太弱,瀕臨死亡,要么是什么特殊能力。劇中并沒有表面木翳有這種能力,如果隨隨便便就可以控制,那他何必等這么多年,搞這么多事,當年直接控制龍溟不就行了?后面直接控制姜世離,直接控制龍幽,直接控制蜀山七圣,多省事。
再如,雨柔一個黃花大姑娘,主動要求去山寨中住下,還一住就住了許久,還沒告訴家里,等到家里來找才知道。然后后來還歇斯底里地犯病叛逆,說還從來沒為自己活過,敢問編劇,雨柔前面那是為了唐海才去山寨的嗎?
諸如此類的邏輯缺陷數不勝數。沒有一個能支撐起劇情的人物形象,沒有能支撐起人物的邏輯情節,注定這部劇是爛劇中的爛斗機。
更不用提那些只要稍微認真一點都可以避免的錯誤——比如,片尾演員表中,皇甫卓被錯印成了“黃浦卓”然而劇里仍然叫著“皇甫門主”。比如,凌音還沒加入到蜀山七圣中的時候,姜世離就等著“蜀山七圣到來再作打算”。比如,青石說“過來讓我看看吧。”
其實,一部好的影視劇,無論是改編,還是原創,文本創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要想打造出優秀的作品,必然要精心打磨文本,沒有成功的捷徑。而當下的電視劇,為了追求收益高、見效快,幾乎將全部的時間、金錢都砸進了宣傳中,而忽視了最根本的東西。當下流行的IP電視劇,大都流為單純追求故事熱鬧、情節離奇、演員臉蛋好看的偶像劇、仙俠劇的套路,單純借助IP來尋找吸金的外殼,內里空洞無物。能靜下心來做一部電視劇的公司越來越少,涸澤而漁隨處可見。
無論是游戲作品也好,動漫作品也好,影視劇作品也好,講好故事才是根本,文本創作才是重頭,只有通過嚴格的邏輯,完整的劇情,人物充分地發展,足夠強烈的矛盾,才能將作品中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所反映的人的思想和意識、品格和人文精神,以及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展示給觀者。這恰是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所缺乏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