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做成行業獨角獸,兩年就將估值做到了30億美元并且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擁有強大的投資陣容(貝萊德、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顛覆行業運營法則,掌握時下年輕人的流量密碼,俘獲一大批中國年輕咖啡消費者芳心的行業傳奇瑞幸咖啡,在經歷了財務造假的風波之后跌落神壇,從天時地利人和的開掛人生到現在似乎淡出消費者視線的慘淡現狀,瑞幸咖啡短短幾年走過了傳統企業幾十年乃至幾百年走過的路。
當大家覺得“成功走得太快就像龍卷風”,惋惜瑞幸咖啡的失敗,以為曾經的業界傳奇已經倒閉消失的時候,現在人家卻又神奇地活了過來了!
報道顯示:2020虧損24億多,2021年,虧損大幅收窄,只虧損2億多。這是全年的數據,實際上在2021年的第四季度,已經實現了盈利。
疫情之下,這樣的戰績是不是挺神奇?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內在的邏輯——
從戰略的角度看,瑞幸咖啡重生的關鍵在于定位的改變,賽道一變發展局勢就會改變,品牌的命運也就不同。
不得不說瑞幸咖啡早期的定位操作也是非常之專業,他們了解制定品牌戰略必須“以競爭為導向”,所有戰略從研究對手開始。
“喬布斯那句名言也如雷貫耳:在你展示給消費者之前,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就是我從來不依賴市場調研的原因。”
“以競爭為導向”就是要明白以下幾點:一定要能找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清楚了解對手有什么產品?有什么樣的營銷策略等等,知道得越多當然越好。
第二步:找到對手的特點,做他的“對立面”,要與對手不同而非比對手更好。
從瑞幸咖啡的名字就可以揣測一二,他們對標的企業是咖啡品類第一的星巴克。找到對手,所有的營銷動作都是針對它而設定。
拋開其他因素,瑞幸咖啡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把握是相當準確的,對對手的弱點也是心知肚明。
圖片
星巴克強勢特點1:
星巴克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是“第三空間”,主要打造高端的社交和商務屬性。
星巴克強勢特點2:? 注重體驗,犧牲方便
2019年前,星巴克咖啡沒有線上點單。
圖片
顧客店內排隊購買咖啡已是常態,這一策略與第三空間的戰略一致,目的是讓顧客更多感受店內環境與服務,亦或是更高的每單消費額(收銀臺旁一定是豐滿的蛋糕柜)
專業營銷人士都知道——市場營銷不是產品之戰而是認知之戰!
在消費者認知中:銷量第一可以等同于質量第一。
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事實:有兩家咖啡館,一家是排滿隊的星巴克,一家是顧客寥寥無幾的獨立咖啡館。盡管獨立咖啡館的品質會更好價格更低,但結果是很多消費者依舊會走進星巴克。
星巴克占領了消費者的認知,而認知決定市場!
星巴克強勢特點3:貴!
星巴克定位的是“高端連鎖咖啡館”,部分咖啡的價格大約是獨立咖啡館的2倍。
星巴克的中杯(354ml)拿鐵價格為29元,獨立咖啡館拿鐵對應量的拿鐵咖啡大約是在15-26元之間;星巴克最貴的當屬當季新品咖啡,一般為風味咖啡,價格基本都是39元起步,而獨立咖啡館的風味咖啡基本都在30元以下。
圖片
星巴克的三大特點:社交屬性強、排隊購買、走高端高價格。
那這些強勢特點下,對于瑞幸來講,有什么可以深挖的機會呢?
瑞幸的定位:做國人喝得起的咖啡。
針對星巴克的特點,在其“環境好、價格高、需要長時間排隊購買”的對立面,瑞幸咖啡以“方便、價格低、味道好”為賣點,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星巴克的平替版”。
圖片
瑞幸的打法1:你做社交、商務屬性,我做個人屬性。
瑞幸咖啡旗下有四種門店,其中以快取店(簡配場景+自提+外送)與外賣廚房店(只做外送,不支持自提)為主,外送服務與順豐合作,最快30分鐘即可到達。
瑞幸的打法2:星巴克買咖啡需要排隊。瑞幸則是可以下載APP提前下單,去門店自提即可。
瑞幸的打法3:星巴克定價更貴!。瑞幸咖啡通過補貼發放各種優惠券,讓咖啡的售賣價格到達了13-27元,甚至更低,杯量以473ml為主,更懂年輕人。
圖片
瑞幸的打法十分見效,逼得對手不得不反過來向他學習。
星巴克后續有了線上點單以及外賣,但為時已晚。瑞幸咖啡已經牢牢占據了咖啡外賣市場龍頭老大的地位,星巴克想在這塊市場分一杯羹是相當困難的。
瑞幸的營銷是成功的,但一個品牌的成功,基礎還是在產品,產品不行營銷做得再好,最終也是以一場煙花一樣,火一把就灰飛煙滅。
其實是瑞幸的產品也是有差異性,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說他是咖啡店,實際上不完全準確,因為他們賣的主力產品是咖啡飲品,并不是純咖啡,比如他的生椰拿鐵就很受歡迎。甚至可以說,產品策略的調整挽救了他們。
財務事件之前,瑞幸將自己定義在賣咖啡的品類,以星巴克為對手,營銷方案也是針對星巴克的弱點窮追猛打。例如廣告圖片就是一堆咖啡冠軍在一起,說明他們的咖啡品質很好,言外之意咖啡不比星巴克的咖啡咖啡差,而且他們更便宜。
圖片
但這個策略有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中國人本來就不喝咖啡不懂咖啡,大多數人也分不出咖啡的好壞,可辨別咖啡之間細微差別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咖啡的市場規模支持不了瑞幸的瘋狂擴張,因此就造成了財務造假的事情。從這件事情也直接反映出,曾經號稱“中國人每人每天一杯咖啡的”設想并不符合中國國情,至少現在的消費者還沒有培養出這樣的消費習慣;二是,星巴克的品牌影響力實在太大,穩居市場老大的位置多年。消費者心智中星巴克已經先入為主成為咖啡代名詞很久了,瑞幸很難撼動它的地位。
因此,過去幾年,盡管瑞幸擴張得很迅猛,營銷攻勢也轟轟烈烈,但真實情況是星巴克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地位穩固財報也依舊漂亮。
財務造假事件之后,瑞幸咖啡的品牌戰略發生了改變,他們采用新品牌常用的側翼戰策略,離開原來星巴克主導的咖啡品類,重新定位聚焦于新品類——奶咖即含有咖啡的飲料,比如厚乳拿鐵,生椰拿鐵都是此類產品。
圖片
2021年4月,瑞幸推出的新品生椰拿鐵這個產品是2021瑞幸最大的爆款,上線一個月銷量超50萬杯,到6月單月銷量超1000萬杯,生椰拿鐵一度成為斷貨王。
事實上,生椰拿鐵爆火之前,瑞幸也一直有王牌產品出現,2019年的隕石拿鐵,2020年的厚乳拿鐵。2021冬天瑞幸咖啡再次推出絲絨拿鐵,也創下9天賣出270萬杯的“出道”成績。
從市場反應來看,這樣的產品策略是非常有效的,為什么這個策略有效?
首先,是這些咖啡飲品比純咖啡好喝,事實上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這么說可能會被很多喝咖啡的人鄙視(我就被嘲笑過),他們會說“這也算咖啡 ”??但是,在中國懂咖啡的人少,是不是真的咖啡,大家也沒那么在乎,好喝就行了。做企業一定要了解中國市場,了解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只有適合主流人群的才會有巨大的需求,有需求才會有巨大的市場;只有市場規模足夠大,才能夠支撐一個品牌的迅猛擴張,這是一個品牌進入一個市場的前提,是品牌經營的常識,不遵循這一點企業最終會自食惡果,這一點瑞幸之前的經驗已經為我們證明。
圖片
另外,放棄咖啡的戰場轉身聚焦在咖啡飲料的狹窄品類,不僅可以繞開星巴克規避與他正面交鋒,還能夠在新品類(咖啡飲料)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有很大的機會成為這個新賽道上老大。
營銷大師講華杉稱這種做法為:占領新品類,硬的解釋權。
品牌競爭的本質是成為品類第一,成為某個品類的代名詞,例如王老吉是涼茶的代名詞,星巴克是咖啡的代名詞,沃爾沃是安全汽車的代名詞,元氣森林是無糖氣泡水的代名詞……當一個品牌找到了自己的品類價值,就知道了“我是誰”,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那么消費者也就清楚了為什么“購買你”。
清晰的購買理由,才能指引消費者清晰地消費。
這一點也是品牌咨詢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找到定位,找到品牌的差異化賣點是我們工作的核心關鍵,好的差異化會改善品牌與競爭對手的關系,也能改善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從前跟著星巴克聲勢浩大地進入(正宗)咖啡品類沒能夠成功,現在調整戰略聚焦“咖啡飲料”品類卻讓陷入絕境的瑞幸絕地重生,這也深刻地印證了營銷界的那一句老話:營銷不是賣更好,而是賣不同。
對于深陷同質化競爭的老企業,要想絕地重生,應該借鑒一下瑞幸的思路,銘記10字箴言——占領新品類,贏得解釋權。
圖片
現在,瑞幸的運營已經從以前的瘋狂補貼,明星代言、高舉高打的模式轉變成更加務實的策略。工作人員會引導顧客加他們的企業微信,還把大家拉入群,注重與顧客的交流,經常會發福利,開始做起了社群。
這種接地氣的運營模式不僅拉近了與顧客的關系,更方便企業了解顧客需求,還有助于提高顧客粘性……而這些好的變化,是因為品牌戰略的改變產生的。
市場營銷的人經常說:定位定生死。改變品類就是改變一個品牌或者企業的命運。
套用一個句式:品類的力量,超乎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