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大家都活躍在手機上,這是一個微妙的夜晚。
莫許此時的內心在掙扎:八點了,要不要發微信拜年,他在國外,會打擾他嗎?他的信息現在也應該是接連不斷吧!現在不發信息,最佳時機又是什么時候呢?好吧,莫許凝神屏息、小心翼翼:“去年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遇見您,感謝您給我方向和機會。真誠祝愿您安康、順意!”方塊字變成數字,穿透這焦慮的夜……
在中學教書將近8年,正如大多數人一樣,即使知道生活是個圍城,也想沖出去看看,尋求改變似乎就能夠自我救贖。就在幾個月前的教學培訓會,莫許遇見了一位博士生導師。博導很有親和力,據說在中學教了十幾年書。忽然間,莫許內心有些震撼,原來這些年來沉默的經驗居然可以成為財富,而自己唯獨再深造,這段8年的時光才能幻化出奇妙的價值。簡單地交談后,老師對她的印象似乎還不錯。直到今天,莫許依然還記得那天耀眼的陽光帶來的溫度。
可是后來的交流并不順暢,確切地說是沒有交流。莫許給老師無回應這件事找了很多的理由。據說大腦有這項功能,自己要個解釋:普通大學的師范生,老師肯定持觀望態度;科研能力不強;老師很忙沒時間,有很多這樣的學生,哪能讓人家一一回復;男女的處事方式不同。她最終鎖定的理由是自己說話把握的分寸度不夠,給老師帶來了反感……
對于莫許來說,這個晚上是掙扎的,更是失落的。莫許把這次的“交流”看成是一種測試,而那串數字消失在轟隆隆的夜里,或許留在老師更新的朋友圈里嘆息。
春節,是中國人團圓的日子,也是一個檢測人際關系的日子。
雖然手機有群發的功能,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大腦檢索。有些人是我們在意的,我們積極熱情發祝福,他們是我們的首選。有些人是在意我們的,我們在第一時間得到他們的問好。我們會偷偷地在意自己發出的信息是否都能收回,內心還會有一絲糾結,那一部分既不厭惡,又不想拉近關系的“無關緊要”的人怎么處理?
大年初一,同學小楠給莫許發微信問好了。信息內容像往年一樣:“莫許,新年快樂!”或許是因為今年莫許遇到的這樁人際交往危機,特別地敏感,她硬生生地把這件事情跟某次算命聯系在一起了。
曾經迷戀算命,恰巧那個算命先生收費又非常便宜,莫許問了一堆同學的生辰八字,跟大家解釋說想要了解“命運”這個東西。算命先生說的大部分話已經忘記,只記得提到小楠同學時,贊嘆他長壽并且有很多貴人幫忙。莫許有些低落,她命中也有貴人,但能幫忙的就只有是父母。于是,莫許又給自己找了一個解釋:大概就是沒有這個命。
小楠從小有良好的家教,他禮貌、為人處事姿態很低。在大家胡侃時,他并不是很突出的那個,雖然顏值比較高。接觸時間長了,大家會發現他很周到。他讀博士的第一年,莫許去他在的城市旅游。在手機不能上網的年代,莫許全倚仗小楠的安排。只逛了小半天,電話不斷,莫許還以為是他女朋友查崗,沒想到是小楠的媽媽。小楠有些尷尬地說,媽媽退了休太寂寞,每天打八個電話。不是親眼見到,還以為他是開玩笑。不過,讓莫許驚訝的是,每次接電話,小楠都非常溫和,沒有吐露一絲不滿。
這到底因為命運,因為性格,還是人際交往能力使得小楠命中有很多貴人幫忙?每一年新年都是小楠主動向同學們問好,而莫許和小楠有著全然不同的性格和交際能力。在大家庭小市民勢利的目光中成長,她勤奮努力、個性強硬、為人獨立。除了兩個朋友,幾乎不與別人打交道。多年來,莫許一直是那個等著別人給她發信息的人。今年遇到的事情,讓她決定改變自己的。很快,其他同學收到了她的問好微信。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日常就是跟一群固定的人打交道,甚至在買菜時都是找自己比較熟識的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好,經營好自己的溫馨家庭,有兩三好友。所謂的交際,甚至是自己不屑的套路。我們都被鼓勵做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在任性做自己時,可能這其中有一個問題被忽略。那就是——交際能力減退。
想想自己的過往,炎熱夏季,我們請幫忙搬家的師傅們喝瓶啤酒;給扛煤氣罐的師傅遞上一支煙;把紙殼箱疊好放在樓下阿婆的柴間門口;開車時,耐心等待路口的行人;雖然這些表達了自己的善意和同理心,但是這些都不能算得上是交際。
不指望左右逢源,只想真實表達。那這并不意味著要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和盤托出自己的看法,總得懂得交淺不能言深的道理;那在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至少要懂得分寸,給別人留有余地吧;不是每一次的交際都是能找到交心的朋友,至少值得等待吧;越是個性,越要慎重,姿態低些,現代社會誰又不是張揚的個體呢!
對于交際能力減退癥患者,這些只是能力恢復的基本修煉!找來卡耐基的交際技巧進修也絕對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