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到迷茫期,就好像大學畢業那會。但更糟糕的是,此時的你對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早已超過應屆畢業的時候了。生活找不到方向和重心,生活作息、安排、節奏,都打亂了,完全焦慮。還有一絲積極向上的行動就是看看周圍的人,尋找一絲動力。
關注了小六的公眾號,看每天一篇的推送。白天上班,晚上寫寫作,早上還能4點就爬起做早讀,大為慚愧。我加班狗一枚,加完班之后,完全沒有心力再干其他的了。同樣的一天24小時,不同的人過出來的效果卻是天差地別。而不斷的拖延與消沉,使自己進入惡性循環中。自責和內疚感充盈,越來越無法接納自己,這才是最可怕的。
再后來從小六推送的文章里關注了行動派,報名了其中一期線上課程(雖然中間沒有按時打卡聽直播),開始買推薦的書。很幸運,在這個時期,能找到恰當和恰巧急需的精神指引和力量,在慌亂中得以慰藉,讓我重新努力地想要改變。
《讓未來現在就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時間管理”。前面交代過我的失控,深挖原因就是因為失控,時間管理失控,失去了掌控感。所以不管是情緒,工作效率,都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時間管理
首先介紹到了“黃金圈法則”(WHY-HOW-WHAT),其實對于思考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采用這個思路
WHY: 內在動因 ?要執行好時間管理,最最重要是找到內驅力,來驅動行為和堅持
HOW: 選擇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怎么做
1. 早起:時間和精力管理從早起開始,少干擾。設計“儀式習慣”,前提是早睡
2. 番茄鐘:訓練專注力
3. 吞青蛙:設定3只大青蛙,先吃掉最大和最丑那只(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難的任務)
4. 巧用任務清單
WHAT: 做什么,目標是什么?
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
1. 早睡早起:
調整生物鐘——晚23:00 早6:00
現在還在努力中,但至少能7:00起床了,保證7h睡眠,所以關鍵還是要早睡。睡眠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物鐘來。結合自己喜歡做飯的愛好,做早餐在朋友圈打卡,建立我早起的“儀式習慣”
2. 健康減肥:
Keep 打卡,晚餐少食
3. 閱讀:
#100天20本讀書計劃#,每天閱讀至少2個番茄鐘
主題閱讀:1個月攻克1個主題,從“時間管理”開始
遇到拖延如何解決
1. 拖延一點也無妨,心態上接納自己;
2. 治療方法:結構拖延法(第一件事不想做的時候將第二件事順位上來)+21天養成習慣+社群監督+提高目標收益(給自己獎勵)+增加拖延成本(扣罰錢)
小習慣,大力量。很小的習慣堅持下來,會給自己帶來強大信心
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的3個層級:基礎知識(臨界)——專業基礎(通用)——專業領域
路徑:提問(目標與方向,黃金圈法則使用)——獲取(主題閱讀、快速閱讀)——整理(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斷舍離)——分享(文案、PPT、行動學習)——利用(項目管理、產品管理)——創新
閱讀方式方法: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拆書法RIA、讀書會
? ? ? ? 自己其實算愛買書的人,也零零散散讀了蠻多書。工作關系,特別多地接觸了管理類書籍。概念技能有很大提升,但是結構思考能力、邏輯性、方法的歸納演繹等等,一直很欠缺,而且感覺讀了很多書之后還是沒有什么改善。構建知識體系和閱讀方法的介紹,讓我醍醐灌頂,原來是學習方法、讀書方法的問題。以前我光是奔著讀書數量去了,而缺乏沉淀,沒有記錄、整理、消化,更沒有加以應用,一直是雁過不留聲的狀態就不足為奇了。所以,從現在開始,從做讀書筆記開始,學會構建知識體系,循著“提問(目標與方向)——獲取——整理——分享——利用——創新”的路徑來完成一次次攻堅,進行主題閱讀,擴充工作以外的技能。
但所有的所有,最重要的是開始,而不是方法!#100天20本讀書計劃# 我開始啦,第1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