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央視節目叫《朗讀者》已播兩期,之前看新聞報道粗略的看了一下,一檔用聲音,文字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目。
看了第兩期,我本著職業習慣看著電視的從外到內的分析著,它其實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怎么說呢?在溫飽沒有解決前,不可能。大力發展經濟金錢至上時,不可能。內容收費沒成為熱門時,不可能。
它有著許多可以用互聯網思維解讀的點:
以上說的大環境成熟了,內容的黃金時代來了,大家口袋飽滿有錢了,腦袋也要多多充實了。其實喜劇綜藝盛行也是這個理,只有吃飯不愁時,才有力氣搞這些娛樂。
外:在全國設置朗讀亭,而且設置的位置杭州是圖書館,目標用戶比較準確。免費,沒有門檻流量保證,知名度推廣。請名人,明星,正面形象,有才實的人。演播廳裝修像是一種殿堂感覺,高雅。
內:核心是每一期主題詞加上真實故事,以及貼切的文章朗讀。不管朗讀是專業還是業余,通順的表達,聲音帶上感情就有了無限能量,書本載體的文字形式,與普通字幕也有區別更像古典。
受眾群:喜歡文學的,還可以滿足裝格調的,因為它推薦了在什么場景,時機閱讀什么,閱讀誰的文章。而且節目在最后會總結金句,記住一兩句,知道出處,節目外再補充點全文或作者的了解。這個時候去約會,起個談資話題肯定顯得很有內涵,修養高的感覺。
在這個金錢橫流的時代,保留一股清流愛文學,喜歡文字的優美是多么難得,甚至可能說難能可貴。
真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