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瑁缱寥缒ァ!渌怪^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p>
子貢問:“一個(gè)人如果貧窮而不諂媚,富貴也不驕傲,這個(gè)人怎么樣?”
子貢經(jīng)商,由窮而富,窮過也富過,所以有這體會(huì),問這問題。
孔子回答說:“也不錯(cuò)吧。不過,不如貧窮而樂道,富貴而好禮的人?。 ?/p>
為什么呢?貧窮而不諂媚,畢竟你心里還裝著個(gè)窮字,覺得自己很窮,我雖然窮,但是我也不去諂媚他人。那行為上沒有卑,心里已經(jīng)有卑。這就不如安貧樂道,心里根本沒有自己窮不窮的事,心寬體胖,欣然自忘其貧,超然貧富之外。這就不是貧而無諂者能比的了。
你富貴卻不驕傲,心里已經(jīng)先驕傲了,行動(dòng)上提醒自己不驕傲。那就不如富而好禮的人,樂善循理,雖然身在富貴之中,而心已經(jīng)超然富貴之外,這就不是富而無驕者能比的了。
子貢覺得老師的話,真是醍醐灌頂,感慨說:那《詩經(jīng)》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的就是這個(gè)意思吧!“切磋”,是指治骨角,用道具切,再用錦鐋磋,是精益再求其精。“琢磨”,是指治玉器,以椎鑿琢,再以砂石磨,是密而益求其密。
子貢體會(huì)貧富之道,覺得自己的修為已經(jīng)到位了,沒想到老師一說,聽得汗流浹背,榨出自己身上的“小”來。他就感慨,這學(xué)問之道,義理無窮,博大精深,你不去切磋琢磨,就沒法到那精密之處,必須像《詩經(jīng)》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樣,精益求精啊!
孔子聽了很高興,說:“賜呀!”——“賜”是子貢的名字,子貢名叫端木賜。
孔子說:“賜呀!不錯(cuò)!這樣就可以跟你談?wù)摗对娊?jīng)》了!因?yàn)槟隳芘e一反三,觸類旁通,告訴你我已經(jīng)說的道理,你就能推想到我還沒說出來的意思,學(xué)問哪,就是要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