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01
新年快樂呀。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解憂雜貨店》呢。
原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的奇幻溫情小說。
小說的寫作手法本身就十分具有電影感,包含了過去和現在兩條核心線索,串聯起五個關于憂愁與解憂的故事。
作者在敘事上用了多處的時空跳躍,也采取了不同的敘事視角,把橫跨30多年的各個人物,巧妙地聚集在“雜貨店”“孤兒院”這兩個核心場景中,彼此之間又產生了宿命的勾連。
看罷小說,不由感慨一句,命運如此奇妙。
那五個小故事,包括愛情、事業、夢想、現實、家庭、社會……有過類似經驗的人,都能在故事里看到自己曾經的迷茫和選擇,放棄和堅持。
這是一本能給人內心力量的小說。
02
關于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
從故事本土化改編角度來說,這是部合格的作品。
將70年代的日本改編成90年代的中國,同樣是充滿變革與不穩定的年代,機會在變革中創造,人們的心態也面臨諸多挑戰,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解憂”。
故事也是選取了原著中最適合本土化改編的部分,濃郁的中國味道貫穿始終,讓中國觀眾易于理解 。同時,電影版也保留了原著的敘事框架,奇妙的時空連結。
可惜的是,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很難被劇情帶動。這和當初看小說時的感覺很不一樣。
后來思索,可能正是因為這種改編,使得每個小故事的講述缺了很多鋪墊與細節,人物缺少血與肉,情節不夠豐滿。
小城音樂人的故事少了一些懸念,潛逃父母的自殺原因弱化了沖擊力,舞女的改變則有些突兀。
電影急于凸顯每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忽視了細節處理與劇情鋪墊,使得原著中娓娓道來的淡淡溫情,成了一鍋濃濃的中國勵志雞湯。
我認為,共鳴的產生,不受文化背景的約束。總有一些情感是全人類共有的。讀東野圭吾那日本風味的故事,感覺心被牽拉拖拽;看本土化改編后的故事,竟覺趨于平淡與狗血。故事的主干一樣,卻因枝丫的不同處理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
好的道理可以蘊含在一個好故事中,但還需要有一個好的講述方式。只將道理概括成一句話,會讓道理蒼白成雞湯,只有將道理滲透在好故事之中,才能發揮它那堅定人心的力量。?
推薦你看一看原著小說。希望你能在迷茫時找到內心中的答案。
03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算是從出版一直火到現在的又一部經典了。它溫暖人心的能量,或許恰恰擊中了這些孤獨迷茫的小人兒最柔軟之處吧。
其實你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記得當初在書里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竟然有長舒一口氣的感覺,好像是一種被理解的平靜,又是一種被肯定的寬慰。我想,曾經那么多時刻的猶豫難決,也從來不是真的等誰來給我一個答案啊。
因為從來就不會有感同身受。
常常用搜索引擎去找共鳴,找答案,找安慰。“應該選擇直接就業還是選擇考研”,“我應該向一個我喜歡卻不知道喜不喜歡我的人表白嗎”,“不太現實的夢想,還有必要堅持嗎”。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倘若答案本來就是肯定的,看了一些瑣碎的鼓勵,心中燃起一些火焰,行動更有底氣。而如果想反,則找一些悲劇收場的例子,暗自僥幸躲過一場無謂的劫難。
可這一步卻是不得不走的。
面對那么多的選擇,兩難的,兩優的,失去一些訴說的過程和傾聽的機會,就有可能聽不到自己內心的呼喚。朋友溫柔的聲音和信任的神情,都給我們一種錯覺,至少還有一個人覺得這樣是對的。
我始終覺得,那些頓悟時刻的勇氣和決心,要去借,不必還。
也正因此,我們渴望尋找知音,覓得摯友。
無奈知音難覓,摯友難尋。所以書中出現了解憂雜貨店這一形式之后,很多人將煩惱寄成信渴望得到答案。
因為彼此陌生,所以更加無所保留,盡情傾訴,不求結果。也因為陌生,所以難得旁觀者清,就事論事,不多干預。
對于許多朋友,我們是不敢輕易開口的。
在不同的人面前,或多或少都習慣藏起一部分自己,放大另一部分自己。開口意味著坦白曾經隱瞞的情緒,意味著放下過去的偽裝,意味著暴露脆弱的軟肋,邁出這一步,很不容易。
也有過好幾次想要咬牙哭訴的時刻,不過一見到朋友滿臉微笑招呼示意,短暫的勇氣便沉寂下去,也習慣性拿出一副坦然的姿態。
04
找別人訴說的風險是存在的,可是不找人訴說的不安也在。
有人說,要學會去一個人排解這種不安。去聽歌,去走在陌生的道路上,去跑步,去讓自己疲憊,觀察來往的行人,捕捉各色的情緒。
有人說,要學會去一個人習慣擁抱不安。沒有遇到能夠理解包容你的人也不必介懷,自己問自己找答案,自己和自己找共鳴。
可惜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沒有同伴的荒漠中找到綠洲,也不是所有的選擇都可以通過自我質詢找到方向。
解憂雜貨店里的他們是這樣,大多數你我也是這樣,至少目前還是這樣。
我心中最理想的傾訴對象是,當我在試圖用老套的笑話和廉價的問候打破尷尬的沉默時,他對我說:You don’t have to.
也許我能有幸找到,也許永遠不能。但希望你能。
解憂雜貨店里的正能量讓人有些迷醉,美好的幻覺始終要被現實的冷酷打破,那些彼此聯系的人和故事,雖然不曾相遇,卻意外地相似。
雞湯太濃郁就變味了,因此很多人覺得解憂里的故事老套沒新意,膚淺功利化。
我倒是從來不反對雞湯。又需要勵志,又不能雞湯,恐怕也有些過分了吧。經歷一些難熬的夜晚,嘗過幾次失戀失學失業的澀果,也許能了解那些雞湯的力量。
雖然事后常常吐槽:這矯情又空洞的辭藻,站著說話不腰疼,什么玩意兒?
解憂雜貨店因為這些卑微的善意而動人,友誼也一定會因為我們渺小的真誠而長久。
?不要把自己困住。說不定你想要尋求意見的對象,也一樣徘徊不安呢。
無名老爺爺的回信鼓勵著每一顆已有答案的心,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解答,堅定內心,帶著希望溫暖向新一年出發。
最后,這部中國版的解憂雜貨店,是讓你釋然了2017的一些無奈彷徨,還是給2018憑空多添了幾分失望難受呢?
分享書評、影評、劇評,用文字尋找同樣孤獨的靈魂,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章魚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