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是本土插畫師阿猛繼《阿貓阿狗》后的又一新作,是一本北歐風小確喪風格的寓言繪本,全書彩頁印刷,保持了圖畫原本的色彩。北歐風的畫風簡潔自然,阿猛將畫面以黑白表現,想要以此表達一種浪漫主義,而剪影畫則給人一種看默片的感覺,看起來倒是有另一種味道。故事以孤單和緣分為基調,帶著一些些確定的小悲傷,頹喪的故事卻又把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空間之間的緣分顯得不那么的冷漠,恰到到處地表達了小確喪的感覺。
“去吧,去追隨樹梢的風,去追隨風中的鳥,去追隨自己的心。”
有些人選擇離開,是為了尋找下一個停留的地方,有的人選擇離開,則是為了順從一個逃離的借口,人心從來難以捉摸,而往往,最不懂你的人是你自己,逃避、離開、流浪、旅行,所有的這些舉動背后的動機,都只是為了離開一個讓你感到心累或彷徨的地方,暫時地,或者永久地離開。
身在路上,心在流浪,每一個內心孤單的獨行者心中都有一支獨一無二的歌,正如《流浪者之歌》的主人公,故事中他的離開是沒有緣由也沒有目的地的,所以更準確的說他是去流浪了,帶著屬于孤單的他的歌,離開了原來那個地方。也許他就是我所說的前者,為了找到下一個可能,下一個停駐點,下一個心的歸宿而離開。
“我就要離開這里,踏上旅程。”
這本繪本講述的故事其實非常的簡單,主人公子在離開之際,踏上旅途前,和一切曾經相看的景物告別,將玻璃罐子贈予了花匠,將缺了一條腿的椅子送給了木匠,將一朵玫瑰遞給了少年,將一本書給予了小男孩,將屋子留給了三只流浪貓,然后孤身一人,只帶著一個行李箱,踏上了流浪的旅途。
整個故事,或者說主人公,其實都恰如每一頁的畫一樣單純、簡單、直接,一幅畫配上一句話,寓意勉強算是明確的,尤其是最后行李箱里出來的三只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容身之所給人的歸宿感遠遠及不上心靈安寧的時候,流浪,不過就是為了尋找這樣的一個地方。
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有好一部分人是這樣的,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一年大半的時間都遠游在外,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人情,賞閱不同的風景,這樣的他們,除了為了工作和生存,其實更多的是為了給自己找一處能讓心靈安寧的地方。
有時,以為一切都已然不屬于自己了,以為不再會了的時候,會突然發現,原來一直都沒有離開過,你,我,他,和它們。主人公離開,踏上旅途,卻又把那些原屬于他的東西一一處理了,其實這些東西,他也大可直接閑置在屋子里,等到它們經歷過了風霜雪露,荒了在原處。可是,他卻把它們贈予了別人,是為了更好的告別,也是為了留下一個印跡,一個他曾經來過的痕跡。
“我離開,我流浪,只為了找一個更加安寧的歸宿。”
故事的最后,小男孩每日呵護著那一顆種子到生長發芽,這一段可以稱作是這個故事的番外了,他是主人公的一個映射,同樣是孤單的一個人,同樣是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一個人,同樣是敏感溫柔的一個人,同樣是想要去流浪的一個人。
為什么離開,離開后又要去哪里?其實我們早就知道,每一個人的離開和離開后的結局都是不一樣,捫心自問,這不僅僅是一個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答案,流浪,前去遠去,找到一處安寧與歸宿,讓心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