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經(jīng)常反映自己的孩子懶,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多了,我覺得很有必要就這個問題進行一些解答。之前想過寫一篇文章教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后來一想學習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行動效率和行動力,這和克服孩子愛偷懶的毛病其實屬于一個問題,于是今天的主題是如何提升孩子的行動力。
很多孩子學習不好,其實就是在學習上花的時間不夠,如果嚴格來講,就是花的有效時間不足。這種孩子表現(xiàn)只有兩種,一是直接說不喜歡學習,學習太累,根本不在學習上花時間,不喜歡看書、寫作業(yè)、思考問題,并且對自己不學習振振有詞,自我說服。第二種是嘴上不說不愛學習,整天還不時的看書、做作業(yè)、問問題,但是效率低下、心不在焉,以為把時間“熬”夠了學習就會好,或者直接就是通過這種裝樣子來堵住家長和老師的嘴:你看,我也沒偷懶,就是學不好,我能怎么辦?
上述第一種孩子,家長往往認為是學習上偷懶,第二種我們往往稱之為孩子太笨,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第一種孩子其實是不喜歡學習,而且很有個性的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第二種情況也不咋地,明明不喜歡學習,卻還要做樣子給別人(家長、老師、社會輿論)看,其實更糟。要解決這個問題,核心是提高孩子的學習行動力。在此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學習是一件主動的事,只有主動才能真正把學習學好。
那今天我將簡單從身理方面講解,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行動力,這個方法就是通過調(diào)控多巴胺——ATP系統(tǒng),讓孩子不可自控的愛上學習。為了了解多巴胺——ATP系統(tǒng),我們先聽一個“愛情”故事。
2006年5月初,德國明斯特爾動物園里來了一只黑天鵝,湖上有一只供游人游湖時用的白色塑料天鵝船。黑天鵝很快就注意到了白天鵝,并立刻陷入愛河。它化身為白天鵝船的護花使者,每天都圍著它游。白天鵝船開往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不離不棄;即便周圍有真的天鵝,它也視若無睹,始終對白天鵝船情有獨鐘。每當人們想靠近這艘船時,黑天鵝便發(fā)瘋似的拍打著翅膀,企圖把人趕走;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它就把頭藏在翅膀底下,在白天鵝船的旁邊睡下。
這只情竇初開的黑天鵝,傻乎乎地愛上了這只白色的天鵝船,這才是真正的情癡啊。它每天形影不離地跟著天鵝船,發(fā)出興奮不已的叫聲。它聲嘶力竭地呼喚求愛,力量足以沖破所有姑娘的心房,但白天鵝卻一直保持沉默,倔強地不予回應。因為它沒有感情,它只是一只塑料制成的腳踏船,永遠感受不到來自黑天鵝的呼喚,更無法回應它。但黑天鵝不在乎,只想癡癡地跟著它,享受與它朝夕相處的樂趣。因為人們不知道這只黑天鵝的性別,于是給它起了個男性化的名字——彼得。
明斯特爾動物園的生物學家狄克認為,黑天鵝的這種行為說明它正處在發(fā)情期,黑天鵝發(fā)情期只有5月到7月,所以,這種熱情能維持多久很難說。但是,夏天過去了,冬天到來了,它還是不肯飛走。11月的時候,由于腳傷,彼得被強行帶離了。離開白天鵝船后,它離奇地陷入了悲傷,這使得工作人員不得不把白天鵝船一起帶來。
后來經(jīng)過性別鑒定,人們發(fā)現(xiàn)彼得是一只雌性黑天鵝,于是把彼得改叫皮麗婭。為了讓皮麗婭和真天鵝相愛,動物園工作人員曾為它介紹了幾只真天鵝,可皮麗婭根本不理睬它們。它就這樣一直苦苦地守候著它的“白天鵝王子”,雖然不曾得到一句甜言蜜語或一個溫暖懷抱,但它始終不離不棄。2007年,它們在湖上又幸福地度過了整個夏季,直到這年冬天,湖泊改造時,白天鵝船被挪走了,黑天鵝才終止了這段動人的“錯戀”。
這個“錯戀”的故事在影視劇和生活中也經(jīng)常上演,陷入“愛情”的人爆發(fā)出可怕的行動力,他們突破各種阻撓與困難,只為達成目標。面對這一現(xiàn)象,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產(chǎn)生不可思議行動力的行為模式具有真正的身理基礎,那就是多巴胺——ATP系統(tǒng),其具體表現(xiàn)就是:外來刺激→多巴胺→葡萄糖→ATP,簡化后是某種刺激→ATP。
要深度了解這個系統(tǒng),我們必須知道多巴胺是什么,有什么用。多巴胺分泌以后,會瞬間水解細胞中的葡萄糖,使其轉(zhuǎn)化成ATP,而ATP很不穩(wěn)定,是一種必須馬上被用掉的能量,不以這種形式消耗,就會以別的形式用掉,否則能量就會堵塞,會讓人失去對它的控制能力。這就像已經(jīng)沖破堤壩的洪水,必須有所歸屬。所以ATP產(chǎn)生后,人傾向于行動。必須立刻行動,以爆發(fā)式的行動消耗掉ATP這種瞬時能量。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忍不住”做什么事的時候,比如愛上一個人,比如發(fā)火,比如吸煙,比如突如其來的饑餓感,你就應該知道,這是多巴胺—ATP系統(tǒng)在勤奮工作中。
利用多巴胺——ATP系統(tǒng),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出超級行動力呢?
首先,要杜絕將學習和痛苦做鏈接。一般情況,孩子喜歡散漫的學習,不喜歡接受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練,因為比較枯燥。我們不能硬性強迫孩子學習,但是需要軟性來吸引孩子學習。這就要求知道孩子產(chǎn)生多巴胺的刺激點在哪里,也就是他的興趣點,然后把學習和這個刺激點做鏈接。比如大部分孩子喜歡玩,喜歡自由安排時間,這是一個通性,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學習效率高一點,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出來玩,那么孩子為了達成目標,就會克服困難,想辦法提升學習效率,努力學習。
第二步,強化學習的內(nèi)在樂趣,訓練出新的模式:學習——ATP。剛開始我們是用其他興趣點間接來鏈接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習不是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玩而產(chǎn)生的障礙,或者說是挑戰(zhàn)。但是當孩子能在這一步做好,學習就已經(jīng)不錯了,這時候我們就要弱化“玩”與ATP的鏈接,而是告訴孩子,學習提升的好處——老師表揚、同學羨慕、家長滿意、更多自由、榮譽感提升……經(jīng)過一段時間重復強化,孩子就會自己強迫自己主動學習,因為他需要表揚、需要羨慕、需要更多的榮譽與自尊。
第二步轉(zhuǎn)化的同時,第三步開始了: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的內(nèi)在樂趣,產(chǎn)生思維上的快感。在這一步,學習不再是獎勵,而是目的。當做出一道難題,學會一個新知識,孩子一定會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滿足感,我們要及時固定強化這種感覺:“這么難的題都做出來了,太厲害了”、“我兒子真是太聰明了”、“你太了不起了”……我們的強化一定要即時,第三個步驟一旦做好,孩子成為學霸、學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當我們了解了多巴胺——ATP系統(tǒng),我們就可以反省自己以前都做錯了什么。當我們懲罰孩子,強迫孩子,甚至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玩耍,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學習,這個方式就有問題了。玩耍是天性,是天然和ATP綁定的,我們越阻止,根據(jù)ATP的特性,它會在下一次爆發(fā)的更猛烈,不止不休,直到達成目標,就像那個“錯愛”的天鵝,越是阻撓,它反而“愛”的越深。
有的家長總愛與科學規(guī)律叫板,強壓逼迫孩子,但他們沒有逆轉(zhuǎn)“玩耍”與ATP的鏈接,而是在生理上摧毀了孩子對世界產(chǎn)生興趣的基礎,讓孩子變得行動遲緩、無精打采,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了解多巴胺——ATP系統(tǒng),家長就應該知道怎么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行動力,讓孩子的學習變得高效,那么孩子的學習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