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ily DONG? ? ? ? ? ? ? ?圖 | 作者旅途中拍攝
全文約 4800 字? ? ? ? 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七天的時間,我回來了。
在中斷日更的這一周,我放下書本,告別電子屏幕,遠離都市喧囂,南下云南和海南兩省,盡情去體驗美景美食和那些放慢下來的時光去了。你們呢,各位小伙伴們過的好嗎?
這一周過得很快樂,不僅僅是因為享受了盡收眼底的美景和品嘗到了各色美食,更多是因為終于可以不用絞盡腦汁地為每天的選題而感到焦慮和壓力了。
這一周,雖然沒能像往常一樣每天需要完成的自定撰寫任務,但絲毫沒有減少對所感受到的人和事物的思考。
旅行途中遇見了一些令我感到觸動的小人物和小事兒,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01、航班延誤不可控,但心態可控
航班延誤是經常出門在外的人在路上歷經的常態事件之一,如何面對路途中的突發事件,或者說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些不確定性事件,是我在這次路途中所經歷和反思的事情之一。
(事情的經過)
行程中的第三天,原計劃乘坐的于早晨8:20起飛的從騰沖前往海口的航班因為天氣原因,被機場工作人員通知延誤,起飛時間待定。
早晨六點起床趕往機場了,待辦理完托運和安檢手續后,一直在關注和等待航班起飛的消息。一等就是一上午的時間,直到中午十二點飛機才通知飛機可以起飛。
航班首先經由一小時的時間飛往昆明,然后轉機飛往海口。由于前序航班的延誤抵達昆明機場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一點半,而原定轉機的航班已于原定時間一點十分飛離昆明機場前往海口。因此,我也只好去找相關的航空公司辦理延誤證明和改簽等一系列手續。
柜臺前擠滿了辦理改簽手續的乘客,由于之前飛機延誤時間較長,柜臺前排隊等候辦理手續的乘客大都紛紛不耐煩。原本應該排隊依次辦理的人群隊伍,也因著急的心態隨意圍著擠著,時不時還出現一些“加三兒”的人,他們舉著身份證和已經辦理好的延誤證明盡力伸向柜臺里面,希望提前辦理搶到最近起飛的航班的座位。
甚至還有些失去耐心的乘客在被工作人員告知不予以辦理的消息后,抬高嗓門,擺出一副理論到底維護自身權益的陣勢,指著工作人員聲色俱厲地陳述著一二三等等的理由,發泄著不滿情緒。一時間,柜臺前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開始吆喝起來,指責起來,工作人員也一臉的無奈相。
看著眼前這些激動的人群,聽著那些高聲的嚷嚷,我不禁在想幾聲嚷嚷就可以改變的飛機延誤已經既定的現實情況嗎?就可以讓工作人員忽略某些缺失的手續給予優惠手段消除浪費的時間已經造成的負面影響嗎?就可以爭取到已經滿員的后續航班的座位了嗎?
答案無可厚非,都是肯定的不能,而且,嚷嚷之后還是需要按照相關的手續一步步該怎樣就怎樣,所以這些在公眾場合因為他方原因對錯誤的人員發泄負面情緒的人,更多需要的是學會弄清原因,面對現實,冷靜處理才好。
(后記)
誰都不希望意外發生,誰都希望事情能夠按照預想的進程順利進行,可很多時候現實情況并不如愿,這時我們該如何去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冷靜思考后接受不確定性,還是讓自己情緒起伏甚至發生沖突呢?
我想我們的回答大抵是一致的。但往往在面對實際情況時,難免還是會起心動念,盲目沖動。所以,很多時候,比如何處理事情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先處理情緒,而后處理事情。
02、偶遇一位賣茶葉蛋的老人
云南騰沖的自然風光里值得前往的景點眾多,其中一個自然風景區名為云峰山,這也是我此次旅行中的前往的景點之一。
早晨早早的抵達景點售票處,門票280元包含乘坐纜車的費用和參觀費用。先給大家分享幾張景區的自然風景圖吧,此處的風景區已被開發的相對成熟。(如下圖)
乘坐完纜車抵達臨近山頂的一個道觀廟,然后還需要步行爬上一段需要彎曲折回近十幾次的轉彎,而且近乎是九十度陡坡的臺階,才能抵達山頂。
就在下纜車后準備前往廟宇的一個轉角處,我看到了一位正在用紙折疊一些不知道什么形狀的老婦人。她看起來有六十多歲的樣子,衣著樸素簡單,膚色黝黑,雙手粗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腳上穿了一雙綠色的膠皮行軍鞋——那種在我印象中只有貧困的農民和學校里軍訓時候才穿的鞋子。
她的小攤位前擺著一些簡單的小零食在售,包裝袋上的灰塵讓食物顯得有些臟臟的感覺。攤位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銅鍋,里面混雜著一些類似草藥和葉片熬制成的深色湯汁和許多雞蛋。銅鍋里的熱氣在不停的咕嘟著,銅鍋下面冒著煤塊燃燒后產生的青煙。這幅畫面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出于歇歇腳的目的,我在老婦人的攤位面前停了下來,問了她幾個問題,說了幾句話。
“您好,我問您一下這山上的道觀里有道士嗎?”我也不知道如何稱呼面前的這位老人,喊奶奶年齡她遠遠不夠,喊大媽實在也不合適,考慮到本地的居民稱呼或許和北方人不同,于是直接省略了稱呼,問了問題。
“有的”。她抬起眼睛看著我,手里的折紙卻沒有停下。
“這道士的年齡最大的有多少歲了?”我接著問。
“目前最年長的有63歲了”,她回答說。
“您這個茶葉蛋怎么賣啊?”我指著她的銅鍋問。
“2元一個,我這個是用我們本地的草藥煮的雞蛋,你可以嘗嘗。”她有些自豪得對我說,語氣中滿是真誠和樸實感。
我給了眼前這位老婦人一百元,對她說我先去上山參觀一下,下山回來品嘗她的雞蛋。她說好好好,一定要回來吃,她起身來目送我的離開。
登頂的過程非常累,陡峭的坡度也讓我有些恐懼感,雙腿有幾次因為無力抬起而只能用近乎爬的姿勢繼續向上,可是就在我攀登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身上背著一個嬰兒的母親在艱難小心的下臺階。她身旁陪伴著的是她的丈夫,手里提著一些隨行所需的物品。我想這樣艱難的一段登頂的臺階,孩子大可以由父親背著以減少母親的身體重量,可孩子卻一直在母親背上。母愛的力量就在此,一個小生命只能在自己的懷里才能安心。
或許被這個場景所感動,我咬著牙,調整呼吸的頻率,拉緊階梯邊的鐵鏈,一步一步地就登上了山頂。于是我看到了美不勝收的風景,這也是對自己的一個小小獎勵吧。(如圖)
老婦人所處的那個轉彎處是從山頂下來到乘坐纜車下山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再次走到了她的攤位面前。既然走到了,那一定也要象征性地坐下來品嘗一個雞蛋吧。
老婦人看到我下山了,她起身和我打招呼。我找了一個小馬扎坐下來。她用一個鋁制的不銹鋼小碟子,很認真的從銅鍋里給我找了兩個雞蛋,我邊撥著雞蛋皮邊和她聊天。
我問她的年齡,我問她是否住在這山上,我問她的家庭情況,老婦人很熱情的和我交流。雖然我還不能完全聽懂她帶有本地口音的普通話,但也大抵可以理解她所表達的意思。
老婦人告訴我她是本地人,今年63歲了,家里有兩個孩子都在城里面上班,自己還有老伴在家,但是身體不是很好。她每天從山腳下把這些雞蛋步行提上山來賣,然后賣一些小物件以維持生活。她身后有一個簡易搭建的小棚子,我猜想或許她也會在里面休息和簡單的生活。
近距離間我看到她手里折疊著的物品的形狀。那些紙張是銀色的,折疊后的形狀看似像一個個元寶,我猜想或許是山上道觀里日常供奉需要的物品吧,她折來可以賣給道觀獲得一些收入。
我問她的老伴兒身體哪些方面不好,老婦人說自己的老伴有嚴重的肺氣腫,我問她是否是吸煙所致,她點點頭。她說老伴兒身體不好經常去醫院,看病的費用很多不在醫療保險報效的范圍內,已是家庭的負擔。她很多次勸老伴兒要戒煙注意身體,可老伴兒始終不停勸阻。“人反正都是一死,抽煙和不抽煙都是一樣的”,老婦人有些無奈的向我引述著她老伴兒的原話。
雞蛋吃完了,臨走時我向老婦人告別,順便又塞給她一百元,或許是出于幫助,或許是出于憐憫之心,我也知道這遠不足以解決她目前的境遇。老婦人站起身來,向前走向我,并且一直說著拒絕的話,她一直在說著“這個不行,這個對不住的”,我知道她想表達的意思是不好意思接受。
我對她說希望她身體健康,希望她的老伴兒身體恢復,也希望下次再有機會來這個地方的時候還可以見到這個她。
說完,我深刻的懂得有些希望只是說給別人聽的祝福,現實卻薄情。
(后記)
返回途中,心情有些沉重。我想,這位樸實的老婦人的余生可能需要在山里度過了,而她這樣每日艱辛上下山的售賣雞蛋和小物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老伴兒治病。而她的老伴兒也會繼續飽受病痛的折磨,因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不在乎家人對他的疼愛,也將繼續無奈地面對高昂的治療費用。
此時,或許我們在想,他的老伴兒如果可以戒煙,那么病情或許會有好轉,而這位老婦人也會在心理上不用感到無奈和壓力,可問題是他改變不了固有的想法。表面上看來,我們可以簡單的歸因于他的認知出現偏差和信念的不合理,指責問題單純的是出于他的老伴兒不能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不能認識到家人為此的擔心而一意孤行下去。
可是,問題真的這樣簡單嗎?
原先只是在熒幕中見過那些貧困地區的兒童和居民的生活狀況,他們多數因資源匱乏導致了貧窮,繼而因貧困導致了類似生活艱辛,教育受限,健康醫療等一系列問題,而更怕的是這些問題都將繼續惡性循環下去——貧窮只會導致更加貧窮。
在宏偉的大山面前,我感到一個人的渺小;在偶遇的老婦人面前,我更感到一個人力量的卑微。我吃了她的兩個雞蛋,我給了她兩百元,可仍舊是杯水車薪。
我也只能懷著祝福的心,祝愿老婦人身體和生活安好。
03、按部就班 V.S 自由隨性
不知道大家喜歡怎樣的旅行方式,是跟團游還是自由行,是以游歷最多的景點為目的還是加深體驗為目的呢?每種選擇都有它的優缺點,在做選擇時也是需要綜合考慮行程安排、期限和費用等因素才好。
之前出行過數次,選擇跟團游多數是基于對目的地不熟悉或需要輾轉在路上時間過多時的一種選擇,比如九國八日西歐游,這種類型的行程我想不用我展開細說,大家都會不言而喻。
自從選擇了自由行后,每次出行幾乎都需要自己來安排一切。于是在Excel表格的幫助下很多信息也都會一目了然了,包括航班信息,酒店信息,景點參觀日程安排,當地的特色美食,如何輾轉各城市間,當地的一些注意事項等等,可以說事無巨細,不差毫厘。
在既定的框架指導下的出行,的確會給人在心理上帶來極大的安全感,因為有指南,因為提前做好了安排。而與此同時每天的游歷日程就類似工作中的To do list 一般,完成一項劃掉一項,直到最后的景點都參觀完,于是滿是欣喜的感到滿滿的成就感。
這樣按部就班的出行方式是我之前常用的,每次出行的感受就像換了一種方式的工作,因為內心總有一種“今天我要去哪兒干什么吃什么看到什么“,“去完這個景點我還有哪些景點沒去,我不能不去,得趕緊”之類的想法,所以旅行回來后主要的感覺是充實疲憊和混亂,因為走了太多的路,看了太多風景,走馬觀花的游歷后帶來的是不那么深刻的記憶。
這次出行,可以說完全沒有提前計劃。酒店和機票都是在臨出行前的當晚才訂好的,匆匆收拾行李箱,在墨跡上看了一下未來一周目的地的天氣,翻箱倒柜找一些衣服塞進箱子,還有每次出行必攜帶的泳衣和洗漱包。甚至原定結束騰沖的旅行后飛往香格里拉也被臨時換成了繼續南下去往我國的大陸的最南端城市。所以,以至于在三亞的海灘上,所有的游客都衣著短褲人字拖,只有我裹著一身天鵝絨的運動裝外加運動鞋,看起來那么不協調。
在騰沖的住所,我選擇的是一個類似民宿化的酒店里,酒店坐落在古鎮內部。對于公差住慣了各種模式化的星級酒店后,體驗這樣裝修風格極具獨特的環境,真的是快樂感滿滿。(放幾張圖片和大家分享嘍)
【庭院】
【房間內】
【露臺】
【小廚房獻上的當地早餐——餌絲】
旅行中吃飯對每個人都是一件大事兒,之前按照搜集的信息,根據他人的經驗和評論我們有目的的選擇一些就餐餐廳。而這次,在就餐地點的選擇上我沒有提前看網友的評論,而是根據自己的直覺和觀察來選擇,結果是收獲了滿心的體驗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餐廳中我無意間選擇的一家就餐地在大眾點評網上被網友評論為“本地口味最佳餐廳第一名”的稱號,真有一種“吃到即賺到”的感覺。試想一下如果之前已經知道了這家餐廳有著良好的口碑,你慕名而去,飯菜可口環境優美的話還可以,如果沒有達到期望的話,豈不是會很失望?!
值得再一提的是在古鎮的第二天,無意間發現了一間瑜伽研修院,于是抱著體驗的想法在瑜伽老師的指導下上了一小時的課程。這個研修院的裝修全部是由木頭和竹子搭建而成,和我在大都市中裝修豪華的瑜伽會所中的感覺完全不同。雖也是室內上課,但四面通風,樹木郁郁蔥蔥,鳥鳴溪水,完全是練習瑜伽應有的天然環境(不用擔心PM2.5的數值哦)。
次日的行程也是在結束當日的行程后才決定好。酒店提供出車服務,司機和行車的費用是每日三百元,當地人更加熟悉當地的情況,所以司機也也充當了免費的導游,提供了不少建議性的信息。于是,慢下來后的我在爬山的時候只需考慮爬山這件事,不需要考慮后續的行程要花費多久的時間,所以我看到了樹葉的形狀和水塘里露出頭來的青蛙的眼睛。不需要匆匆趕路,只需要處在當下的風景中,深深的呼吸和體驗。
在途中,遇見了一個賣花環的老奶奶,5元一個,我買來戴在頭上,想象你是黛安娜王妃也可以嘍(如下圖)
結束語:
通過這次出行,給我最大的感受還不是上述說的這些。我想說我們祖國的山河簡直太美麗了,完全可以和國外的風景相媲美!我愛我的大中國!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明天又是新的一周,再見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