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二:
《如何聽如何說》,151頁
舉例時應該精挑細選,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陳述說得更生動、更易懂一些。許多人感到對概括性的話很難理解,尤其是那種高度抽象的概括。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能夠把抽象的敘述形象地描繪出來,使得它們更容易被人理解。
假如你聽不明白別人在說些什么,就應該而且有必要請對方給你舉個例子。如果他們舉不出令你滿意的例子,那么就很可以懷疑,是不是他們也搞不清自己話中的意思呢?
A1關聯經驗
今天上午聽課后,對于華德福“頭心手”教育在學科里的實踐有了感悟,尤其是在“致用的科目”里,比如歷史、地理、科學,但是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卻不夠清楚。所以,把問題扔進了問題籃,問題如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幸的是,我滿懷期待等待下午,有老師的回復,可是老師卻將我的提問在全部培訓者面前念了以后,折疊起來放在了一邊。并說,這是什么問題?外語教學還沒講呢。我當時感覺很不舒服,尤其是后面有小伙伴主動表達對跟主題有關的贊賞時,我基本只是聽的狀態了,參與度感覺很低。
A2運用知識
那么,結合這次的拆頁,我提問的方式應該改變。主要是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或者進行舉例。如“請問老師,第三天的培訓結束了,我對華德福“頭心手”的教育在地理、歷史、科學等向外探尋的學科實踐已經有了了解,但是我開始思考:語言學科的屬性是什么呢?如科學課里畫人體骨架,主要是訓練心和腦,那么語言的學習沒有那么多具體的載體,怎么實現“頭心手”的訓練呢?是偏向“頭”和“心”的訓練嗎?另外,外語作為脫離語言環境學習的語言,主流外語教學是以“頭”訓練為導向,華德福的外語教學是怎么進行的呢?跟語文教學相似嗎?
以上的提問方式我會在之后進行改進,并在外語課后提出,我能做到,在之后,提出問題,并舉例,讓回答的人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