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出小差”算不算背叛
肉體出軌和精神出軌你更能接受哪個?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問你,巧克力味的粑粑或者粑粑味的巧克力,你選擇哪一個。
我們為什么要選,明明可以都不選的。
可是漫漫婚姻路,在這條旅途上,誰也不能保證不會被沿途的風景所吸引。之所以要探討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要去探究靈與肉的關聯,要去捕捉真正吸引我們的那個心理動機。
那些神仙眷侶的愛情當然值得羨慕,可是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有一些被觸碰心靈的感覺,在愛情上出個小差,也并不罕見。
最近,朋友告訴我,她在同學聚會上,重新遇到了高中時候暗戀她的一個男生。
之前她對那個男生沒有什么感覺,沒想到人到中年竟然陰差陽錯再次重逢。那天聚會之后,他們兩個人加上微信就經常往來。
“老同學”比老公優雅多了,西裝革履談吐風度。而自己的老公一回到家就葛優癱,臭襪子到處丟,一吵架就冷暴力。
工作不順心的時候,劉影會跟“老同學”吐槽幾句。孩子不寫作業惹她生氣的時候,會想到找他去喝酒一醉了之。就連跟老公吵架的時候,劉影也想如果當時和“老同學”在一起,也許過得會好一些。
我問她,你會離婚然后嫁給他嗎?
“開什么玩笑,我還有孩子呢,還有工作呢。這城市這么小,我怎么可能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去找初戀。”
藍顏知己而已,似乎只是精神上一點點的不忠誠。
不留痕跡,沒有實質性的舉動。可這種精神出軌,算不算一種背叛呢?
精神也好,肉體也罷,都是三個人的事情。兩個人的感情,有了另一個人插足,不管是什么形式,似乎都是一種背離。
2.
精神與肉體,從來都不能分離
肉體出軌很好理解,可到底怎么才算精神出軌呢?在腦子里進行的意淫是不是真的神不知鬼不覺呢?
很多女生包括我自己,都經常號稱“女友粉”,今天要嫁給吳彥祖,明天成了“李現女友”,后天又調侃自己是“易烊千璽的老婆”。
男生喜歡看美女大長腿,眼光對漂亮的女孩多停留幾秒。喜歡看帥哥美女,多看兩眼有吸引力的異性,這只能算愛美之心,并不是真正的精神出軌。
真正的精神出軌,是影響到了現在的婚姻生活,我們遇到了一個求而不得,又不能穿越紅線的人。
就拿我的朋友來說,她遇到老同學以后,會不經意地拿老公和那個男人比較,那個男人哪里都好,自己的老公一無是處。
對待老公,她挑刺,埋怨,躲避夫妻生活。甚至例行公事的夫妻生活,她腦子里也在想著“老同學”。
她寧愿一個人獨處,也不愿意和老公共處一室。
沒錯,她沒有肉體出軌,也沒有證據說她背叛了婚姻。可是,她老公真的感覺不出疏離嗎,她自己真的騙得過自己嗎?
羅素在《婚姻與道德》中說:倘若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中,肉體和精神不一致地參加性關系,性的本能是不能完全滿足的。
性關系是靈與肉,不僅有肉體,還有靈魂的吸引。
雖然說肉體出軌只貢獻了肉體,精神出軌只貢獻了靈魂,可缺少了一半的體驗,總歸是不完整的。
既然不完整,那么我們的潛意識就會尋找那種完整。出軌對象的身體或者靈魂都像是半圓,那么人就會傾向于畫完整個圓。
精神出軌的人,可能缺少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意志不堅定的時機。肉體出軌的人,長期親密接觸,越做越愛,很有可能生出感情。
我的初中同學說她懷孕的時候,從懷孕到產后三個月醫生一直禁止房事,老公去外面找小三被她知道了。她覺得不動真感情,不會影響她日后的生活,也就沒有鬧大。
可是誰知道老公卻愛上了這種找刺激的感覺,經常去外面偷吃,仿佛成了一種解壓手段。
看起來是下半身的行動,實際上是上半身先動了念想,有了不負責任的念頭,才有了實質性的行動。
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單獨拿出來說,都是耍流氓。
3.
出軌的動機,也許是婚姻的鑰匙
有一個心動的人,或者心動的念頭,不是什么邪惡的事情。可怕的是,我們任由這個念頭發展,把心動當成逃避親密關系的理由。
遇到問題的時候,有的人選擇“向內求助”,剖析自己的內心,尋找自己真實的需求。有的人選擇“向外求助”,找到一個解決自己生理或者心理需求的人。
真正成熟又獨立的人,會用責任感把自己拉回原處。不敢面對真實自己,現實問題的人,才會選擇用另一個人去拯救自己。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出軌,都是先在精神上背叛,違反了婚姻的契約精神。
可違反的時機,以及“引誘”的那個人,才是真的值得深思的。
電影《萬箭穿心》中,馬學武和李寶莉是一對不太幸福的夫妻,李寶莉是城里人,馬學武是鄉下來的。
即使馬學武已經升職成為廠班主任,李寶莉只是在批發市場賣襪子,可李寶莉卻處處看不上馬學武,總是用“賤”這樣的字眼形容他。
他們搬新家的時候,馬學武請接搬家工人抽煙喝汽水,李寶莉箭步走過來,一把打掉他們手里的煙,指著馬學武鼻子大罵:煙不要錢汽水不要錢啊,你當是廠里搞招待啊,真是賤!
馬學武在家里像個窩囊廢,在外面卻可以和同事談笑風生,喝酒聊天。
回到家里,李寶莉向他示好,給他開門、留飯、脫襪子,他并不想和好。
李寶莉就叫兒子傳話,讓兒子求爸爸別再睡沙發了。兒子沒有“辦成事”,李寶莉就沖兒子大喊大罵,馬學武窩在廁所里一句話都沒有說。
在這樣的情形下,溫柔鄉來到馬學武身邊。同事周芬只是說了一句“生日快樂”,馬學武就繳械投降,墜入愛河。
馬學武精神肉體雙出軌,看起來是第三者導致的,實際上是他們的婚姻先出現了問題,第三者才在特殊的時刻,有了滿足他的機會。
李寶莉說話尖酸,不懂得表達愛。馬學武窩囊軟弱不敢反抗,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婚姻出現問題時,第三者最容易有機可乘。
或者是夫妻進入厭倦期,或者是長期的失望積攢,其中一方總會把自己身上的負面情緒、缺點投射到對方身上,戴著有色眼鏡看對方哪里都不順眼。
再或者,婚姻明明已經死亡,卻為了各種原因不能分開。心已經不在家里,就需要通過外面的“新人”滿足自己情感或者生理需求。
很少有人在熱戀的時候出軌,更多的人會在疲倦期或者厭倦期去尋覓新鮮感。
當伴侶有一些行為,讓我們失望透頂的時候,我們內心會把這些缺點無限放大,甚至上升到這個人的問題。
而此時,也許是他們身邊一個普通人,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普通的舉動,也會撥動他們的心弦。
4.
新的感情,都是在尋找舊的關系
婚姻的幸福與不幸,都是合謀。兩個人的事,往往會由第三者來終結。
可實際上,成熟的、優質的婚姻,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對方,是一份不離不棄的義氣。
馬丁·伯格曼在《論愛與它的敵人》中,簡述了弗洛伊德對愛的理解,他將成年人的愛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分析式的愛,是我們把從早期愛的客體上所感受到的愛進行重復,在成年后的情感中,替代早年時期養育者與我們之間愛的模式。
第二種愛是自戀式的愛,是我們把對方當成一面鏡子,我們通過對方,映射出了理想中自己或者現實的自己,我們期待對方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讓對方愛自己替代自己愛自己。
精神出軌或者肉體出軌也是一樣的,我們要么在重復舊的關系,要么在滿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不修復我們與伴侶的關系,即使和“新人”結合,也會很快回到舊的循環中。
人之所以要對婚姻忠誠,并不是因為世上只有她一個對的人,而是即使弱水三千,我們也只取一瓢飲。
人之所以要對婚姻負責,并不是因為我們不會愛上別的人,而是即使會對別人動心,也會先“向內求助”。
所謂對內求助,就是要反思自己,到底對伴侶哪些點有了反感,是哪個時間節點令我們生厭。伴侶身上的這些特質,是一直存在還是在哪個特定時期,激化了我們內心的矛盾。
同時,也要問問自己,外面的肉體或者靈魂,到底哪里吸引我們,到底是伴侶真的做得不好,還是我們把對自己的失望投射到他們身上。
人到中年,對婚姻對事業對自我的失落感大多是存在的。伴侶身上的問題,也許只是我們自己問題的外化表現。
解決問題的鑰匙,不在別人手里,而在我們心里。
我們并不排除婚后遇到今生摯愛的情況,只是在精神或者肉體“行動”之前,先去找到自己婚姻問題的癥結,治愈那個擰巴的自己。
只有你成長為最好的你,才會遇到更好的愛情。
如果在剖析自己的內心之后,發現那個人真的是自己的今生摯愛,那么請先給伴侶一個交代。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哪個更不能接受?
答案是,都不接受。撇開動機和需求去談行為,沒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