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以電視臺作為運營主體的購物頻道,是產品銷售的一個平臺,是一個無店鋪的“空中超市”。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這個由懶惰創造的市場機會正在被碎片化的時間所取代,移動app作為大屏電視的延伸,與眾多的綜合性平臺搶奪用戶的注意力;靠“量”取勝的時代正在變化,未來,電視購物電商的機會在哪?
本期梳理:
本期作業通過對自身app產品概念的梳理,發現潛在問題,尋找全新的思路和機會。
1.產品概念提出:一個可以看電視直播視頻的移動家居購物商城。
核心用戶:目標用戶中最重要的用戶,用戶畫像
核心用戶:35~50歲家庭主要操持人
這類用戶大多為家庭主婦,有錢,有時間,愛看電視,不太懂互聯網的打開方式;
隨著智能手機學習門檻降低,這類電視購物用戶,逐漸轉移戰場;
期望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看直播,可以一鍵下單;還能回看中意而沒有來得及下單的商品。
剛性需求滿足的三個條件:真實、剛需、高頻
剛性需求:隨時隨地看節目,電話下單購物
真實——作為電視購物的瘋狂愛好者,視頻購物具備強場景關聯性,比起需要自己一遍遍滑動頁面查看商品詳情,視頻購物只需播放就能全方位了解商品,一鍵電話下單更方便快捷。
剛需——電視購物群體多為35~50歲的家庭主婦,這類群體被視為“電商絕緣體”,對于豐富多樣電商頁面,顯得頭疼;她們想跟上年輕一代的步伐又稍顯吃力,明明孩子們剛剛教了一遍怎么下單,回頭又忘記在哪查找訂單;想買東西又不想天天守著電視,畢竟,美容,找老姐們聊天,帶孩子,做家務要占據很大一部分時間。
高頻——拖布該換新,面膜沒有了,換季了家里該換風格了;老姐們推薦的濾水神器可以來一個;老王家碗不錯,電視好像播放過;會員日要到了,周年慶有啥推薦的......
典型場景:產品的“喚起點”在哪?
典型場景:app 端作為電視直播的延伸,場景隨時切換和發生
場景1:直播時不方便電話購物,手機掃碼,一鍵下單;
場景2:以前播過的商品,想入手了,現在想看看,手機隨時下單;
場景3:購買過的商品,售后客服電話好忙,手機自助解決;
競爭優勢:競爭標的選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競爭優勢:“小而美”的T2O(TV to online)家居購物商城
1)T2O這種新型的具備強場景關聯的視頻購物,有別于以往傳統電視購物的說教式售賣,可通過一系列量身定制(電視節目合作與周邊產售賣轉換)的節目內容,極大激發用戶的好奇心、主動性;
2)電視購物的核心資源是基于優質內容的海量觀眾群,app端利用電商的運營邏輯延長TV直播的影響和增強復購,從而將電視觀眾牢牢綁定成電商用戶;
3)相較于傳統電商種類豐富繁雜,app視頻電商主攻家居生活垂直領域,延續電視購物嚴選商品模式,完整的售后服務,24小時可電話下單……
4)供應鏈優勢,電視購物的銷售情況,決定其與商家的議價能力,決定銷售終端給到怎樣的最終價格,電視購物電商的價格優勢。
2.產品機會評估
《啟示錄》中提到,市場給予產品諸多機會,成熟的市場也不例外,但市場環境充滿著變數:競爭對手不斷被淘汰,新技術,新創意不斷涌現……
T2O作為電視購物新型的電商模式,視頻購物,電視直播具備內容屬性;作為視頻電商的先行者,對內容變現的渴望與探索一直在持續……
作為執行者,從個人職業素養出發,培養靈敏的“嗅覺”,評估產品機會,對已有的產品概念進行篩選和梳理,理解產品才能挑選合適的機會。
電視直播的問題在哪?
1)TV直播是視頻電商的核心所在,但隨著互聯網發展,“網絡直播”異軍突起,未來有可能被直播替代;
2)目標用戶人群太大
用《人人2.0》的分析方法,鎖定目標用戶為35~50歲的家庭操持人,往下細分,核心用戶應為電視購物用戶復購率很高的一群人;
運營方式大小用戶“一把撈”的局面,通過對“520”“618”“9周年慶”等幾次運營活動的分析,電視購物單品暴量到app的延伸,想要通過電視掃碼用戶的量帶動自營商品的量,雖然延長直播價值,但自營商品選品,促銷模式等對電視購物用戶吸引不夠(這里的自營商品指未進行節目制作,app獨自開發的類tv品)。
3)對核心用戶的認識不足
app類商品種類,交互體驗,訂購模式等更傾向于年輕用戶;在近一期的首頁改版中,對于年輕用戶而言,雖然耳目一新,但是對于老用戶而言,并沒有考慮到這群用戶“電商絕緣體”的特質,用戶更傾向于“熟悉界面”的使用模式。各種新奇好玩的電商玩法,對于老用戶并不那么友好。
4)用戶對電視購物固有認知
即便作為移動端,提到電視購物,很多消費者會有一些負面的聯想,像夸大的宣傳,高價低質的商品等。
5)第3方(供給端)服務體驗差
這里主要指第3方商戶。電視購物端近10年的發展,雖然已具備完善嚴格的商品質檢體系,完美的物流及售后服務;對于獨立的app端而言,電視購物端作為“大供應商”,但作為第3方服務商,用戶反饋經常提到發錯貨,漏發貨,缺貨等情況;
公司營銷模式,app端不會向用戶展示tv品,非tv品,用戶一旦經歷不好的購物體驗,在微信群,qq群端反饋,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傳播,無疑會讓靠“口碑”貨比多家勤儉持家的用戶們開始猶豫,最終尋找替代品。
6)時機不到(題外話+期望)
電商市場此消彼長,此時的產品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找到屬于自己的戰場。互聯網天下,智能手機學習成本降低,電視購物電商會隨著用戶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找到更多的種子用戶;
機會看起來很小,甚至有可能給其它同質產品教育用戶,但那有怎樣,年輕一代將成為下一代家庭主婦,他們的主要戰場將變為“電視+手機”。
機會在哪?
1)解決當下問題,逐步優化,整合運營,市場等資源,引導用戶,培養用戶。
(前段時間剛做完競品分析和產品規劃,資歷尚淺,這里不再做延伸,打算向各位大牛學習,結合公司發展情況,app自身特點,做更詳細的規劃,有機會將對app做更層次的剖析)
2)新的機會點:與上游企業合作,打造品牌產品,品牌孵化器?
廣告是塑造品牌和傳遞產品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
傳統純粹的廣告,不能賣貨,廣告時間較短,費用相對高昂,在短時間內難于完全、準確地傳播產品的獨特信息。
結合電視購物本身的廣告屬性:宣傳+銷售。作為app 端24小時廣播臺,能夠清晰地表達產品的“賣點”,產生更加令人信服的傳播效果,更有利于品牌的塑造;其次,電視節目一旦達標,直播節目將反復播放,同時在app 端非直播時段時,作為產品的視頻介紹,還延長品牌產品的生命周期,
中小企業需要花錢做廣告的成本,用于電視節目的制作上,節目制作費相當于廉價廣告費,供應商與平臺之間節省很多中間環節,節省的廣告費,可以讓產品做到物美價廉,供應商何樂而不為?
app端品牌商品的增加,這無疑也是一個盈利方式?
產品家第3期 作業
望各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