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瑾禾
前段時間某明星出軌了,一時間各大媒體公眾號和一眾吃瓜群眾們都開啟熱烈討論模式。后來謝杏芳微博發布的寥寥幾語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們一家人會支持這個敢于擔當,知錯會改的男人”。看到這則消息后我不淡定了,感覺這比某人出軌還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可能我太年輕驕傲,可能太憤世嫉俗,可能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但是我還是
無法理解為何這年代出軌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司空見慣的事情,一年到頭隔三差五就有明星出軌霸占各大頭條。
無法理解一方出軌后另外一方是如何做到寬容大度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在同一屋檐下相親相愛的生活。
這實在讓未來即將步入婚姻的我們誠惶誠恐。
于是帶著這樣的困惑和迷惘讀了渡邊先生的《失樂園》和刷了日劇《晝顏》。
我想知道“婚外情”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而婚姻又到底是個怎樣的圍城。而人性的弱點在婚姻里,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
>>>>>>
一開始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用道德的眼光和世俗的價值觀,帶著一種受害者的心態發現實在無法接受其中主人公們的所作所為,一度想棄書。
但因為看了序知道最后凜子和久木最后服藥殉情,就忍住價值觀不斷被沖擊和打破的糾結看了下去。
“《失樂園》從醫學角度深入探討了“男人的性”、“女人的性”,以及其相互關聯等等,都是少有作家愿意涉足的禁地,卻又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這是一部描寫成熟的男人和女人追求終極之愛的最高杰作。”
前面大部分真的讓人覺得很乏味,不過是有婦之夫和有夫之婦之間的各種茍且,情節平淡為后面的沖突做各種鋪墊。書的前半部分都是久木在引導著凜子一步步往前走,可后來劇情發展就變成了凜子在主導整盤棋局。不得不說,這個模式與渡邊描寫性愛發展過程異曲同工。
書中的久木資金富余,調任閑職后時間富富有余,他的妻子給他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在凜子之前他也出軌過其他的女人,可卻沒有人一人能和凜子一般與他如此契合。年過50事業上卻不順意不斷的走下坡路。
而凜子的父親出軌后,她隨母親一起在繼父家生活。多年后與丈夫雖然沒有多么相愛但也能和睦相處。后來母親得知她出軌離婚后要與她斷絕關系。一個本身自帶悲觀屬性的女子,心里深藏著來自冰冷的家庭的壓抑感。
一個身體上的渴求,一個心靈上的缺乏。兩個失意而孤獨的靈魂在深夜里擁吻安慰彼此,一起走向那極樂的樂園,逃避而暫時的忘卻塵世的痛苦和煩憂。
因性愛的極致與極端的體驗,因身體的依賴而帶來心靈的依賴和不舍。
他們深深的需要著彼此,也深受著對方。
>>>>>>
可最后為什么他們選擇了一同去赴死呢?
1
其一:唯有死,能讓真愛永恒。
從梁祝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從泰坦尼克號到魂斷藍橋,最終留下來讓人深刻傳誦的真愛似乎最后都逃不出死亡的結局。
假如梁祝沒有化蝶,羅密歐與朱麗葉結婚生小孩了。也說不定就成了另一幕家庭倫理婆媳或者夫妻大戰的戲了,也或者會成就另一個留名千世的潘金蓮。只是絕不會是被世人艷羨的壯烈的真愛。
凡是愛過的人,在極致相愛的情況下大抵都感受過要為對方去死或一起赴死的勇氣,外部世界的阻撓越大,赴死的決心和勇氣也越大。
在那一刻,你會真的覺得,跟他在一起哪怕去死,也滿足了。
那是相愛的最高點。如果你體驗過,你就會知道。從此往后,無論你們再怎么相愛,也只是在走下坡路了。
因為凜子真的看得太透徹了,同時她本身就自帶悲劇屬性。30多歲的她明白此時的自己無論是容顏還是身體都是最好的狀態,再下去只會變老長皺紋。這種想要在最美的那一刻結束生命的壯烈我太能理解了。
日本這個民族,對身體和精神的討論,從未間斷過。假如當你的精神還不知道你已經不愛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很明確的告訴你。是不是喜歡一個人就看愿不愿意與ta有肌膚之親,生活在一起的兩人卻舉案齊眉,止于禮節,本能性的抗拒對方。這不是愛。
“男人會變心,女人也可能心猿意馬。即便是情投意合、海誓山盟的愛情,也可能在歲月的侵蝕下土崩瓦解。”
“ 無論什么樣的愛,只要一結婚,陷入了日常生活,便馬上會流于惰性,逐漸消磨下去。即便和凜子的驚心動魄的愛也在所難免。”
“久木以前也曾熱烈地追求過妻子,可是現在兩人的關系冰冷,婚姻面臨崩潰;而凜子也曾信任過丈夫,愿意和他相伴終生,現在卻是勞燕分飛。 ”
“性愛與婚姻的完美統一是難以企及的,即便達到也很難持久。主人公最終選擇了情死則是可以使真愛定格的唯一方法。”
>>>>>>
2
其二,這個世界他們已沒有什么可留戀的。
凜子的父親由于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出軌拋棄她們母女與別的女人跑了,所以她的母親對出軌的人無法容忍也深惡痛絕。那她又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女兒成為這樣一個寡廉鮮恥的人呢。她世上唯一的親人母親與她斷絕了關系,她也沒有孩子。
而久木,父母不在了,女兒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年輕時忙于工作疏忽家庭所以跟女兒關系也不親。出軌的事情被公司知道后也被同事所不齒。
“被世人拒絕、疏遠的男女,最后可以依賴的,就只有同樣孤獨的對方了”
“請原諒我們最后的任性。請把我們兩人一起下葬,別無它求。”
全書最后一章是法醫的尸檢報告,當我看到最后4個字“不需解剖”時,內心震撼的無以復加,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和評判。
內心有種憤怒的聲音想對那些站在道德高點指責他們的人說:“這下你們滿意了嗎,他們終于死了,如你們希望的那樣。”
也有惋惜:“怎么能這么輕易就放棄了生命呢”
有失落:“你們死了,那留下的那些人呢,他們可能永遠活在這個陰影下”
有感嘆:“你們終于永恒的留在了最相愛的時候”
>>>>>>
沒有一個現行的社會制度會鼓勵婚外情的發展,但同樣的也無法將之完全禁制。當家庭的溫情已經為日久的平淡所淹沒時,道德倫理這道警戒線將是多么的脆弱。生活在人群中,但卻異常孤獨的行人,企盼生活中的一點驚喜。這線外的火花,點燃的決不僅僅是一個,兩個人一時間的激情。那是對所有處于這種狀態下人群的引誘與考驗。
渡邊先生揭開的一個事實是:如果想要激情就不要同居,如果想要愛情就不要結婚。
書中的主角最后死了,但渡邊先生不是教我們死,而是想讓我們更好的活著。但是現實很殘酷對吧,不敢面對或一味認同的是懦夫。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
渡邊先生帶給我們的思考是,
你們是因為愛,而走到一起,因為愛而結婚而生兒育女;可愛最后會被日常瑣碎消磨,激情會變成親情。
你們如何去對抗這注定的命運,如何去完成那婚禮上的誓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如果有一天,若干年后,你對你的婚姻失去了激情,你愛慕上了別人,你感覺被重燃,你應該怎么辦? 如果不愛了,不是應該離開他,跟真正愛的人在一起嗎?或者,為了所謂的“責任”“道德”放棄追求“愛”?
你無法回答,也不能保證。
這一切的答案都在你往后的歲月里。但我希望你是你生活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