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闔家團圓的日子,
很遺憾,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回家。
學校的天氣沒有因為節日的喜慶而有所好轉,
依然是凄風,冷雨,孤零零的校園,孤零零的宿舍,孤零零的教室,
讓人感覺不到絲毫節日的氣息。
中午,不顧天氣的嚴寒,和室友出去買了幾個月餅,
“好歹也要過節吧!”
我們大笑。
午休起來,已經是3點,快遞到了,沒想到今天學校的快遞小店還在營業,還放著音樂,給人絲絲溫暖。
取快遞的人還挺多。
沒事干,像往常一樣來到了要考研的學長室友的自習室,教室沒開燈,室友沒來,看了看附近的教室,也只有一兩個同學仍在堅持,
祝福他們~
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濕漉漉的土地,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
生命中的那些過客,你們還好嗎?
從無知幼童,到懵懂少年,再到如今,算不上成熟的青年,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
19年,19年了,19年過去了,
曾遇到過多少人,
曾與多少人相識相知,
曾有多少人闖進我們的生活,
曾有多少人的生活互相有了交集;
還記得多少人,
還留下多少人,
還會遇到多少人......
兒時的玩伴,現在都沒什么聯系了,每個人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遇到了也都認識,禮貌性地問候幾句,便不知道再說什么,是啊,說什么呢? 從開始上學后,基本就不怎么玩耍了,也不再每天三五成伙地聚在一起了.
兒時的無憂無慮,天真幼稚,兒時那種簡單純粹的感情,
永遠塵封在了那年,再也回不去了。
祝福你們,我的小伙伴們。
去城里上小學時,那時候正是農村教育開始凋敝,城市大規模兼并農村學校的時候,一個班達到了70多個人,
還記得第一個認識的人叫鄭鵬,那時候什么都不懂,干什么都跟著他,排隊非要和他在一起,吃飯也一定挨著他,好像他是我當時唯一認識的人,唯一的依靠,挨著他,心里便不再膽怯,便有了安全感。
那時候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去城里上學,完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每天就是想家,晚上借同學磁卡哭著打好長時間電話電話,以至于沒人再借給我。
晚上好幾次發高燒,40多度,老師帶我去校醫室。
爸爸送我到教室門口,爸爸走后死活不愿意進班,老師拉著我,我張口大罵老師,還踹了老師一腳,老師沒有罵我打我,在外面不上課和我談心。
在班里,老師經常來到我座位旁邊,用她那溫柔的聲音問候我。
她的名字叫張曉芳,我的班主任,我的語文老師。
之后慢慢適應了新環境,習慣了城里的生活方式,也認識了一伙好哥們。我最小,他們都叫我小段,他們都讓著我,護著我,有一次我們集體犯了錯,他們沒有供出我,除了我,他們都挨了打。上課坐在前面聽課,課后就一直和他們待在一起,他們學習不好,但他們很善良,他們總能帶來快樂,讓我開心,就像是我是小弟,他們都是我的大哥。
小學的每一個老師都對我很好,在那個管理嚴格,體罰學生極其普遍的學校,我沒有挨過一次打,我成績也不是最好的,這些老師總讓我感覺到溫暖。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永遠感謝你們。
那么多同學,那么多老師,
走到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好兄弟,每次聚到一起,我們都互相說:
你沒變。
真好。
初中,高中,長大了,當時性格相合能玩到一起的,現在仍然是那樣,沒有因為畢業,不見面,而有太大變化。
不用刻意去維持感情,有時間了,總能聚到一起,無論多長時間沒見面,見面后,不會尷尬,不會無話可說。
在公園,在小飯店,在大街上,
一聊就是一下午,沒有違心,沒有遮掩,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讓人真的放松,真的開心。
真希望這樣的關系,永遠不會變。
祝福我們。
一直都比較感性,很多時候還是不明白,朝夕相處了3年,最好的年紀,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打鬧,為什么畢業后就都形同陌路了?三年的感情說沒了就沒了嗎?為什么在路上還要裝作不認識?
有時候,真的想不明白,人與人為什么要這么復雜呢?簡單,純粹一點不好嗎?我們已經到了那個需要心機算盡,凡事只追求利益的年齡了嗎?
我不懂。
往事如煙,說再多,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那些人,那些事,那個年紀,不管怎么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嗎?
總會有人離開,也總會有人與你一直走下去。
感謝你們,感謝曾經的陪伴,感謝一起走過的日子,感謝彼此曾經帶給對方的開心、煩惱。
中秋佳節,
那些生命中的過客,
真心祝福你們,帶著那些快樂的記憶,勇敢走下去。
那些依然彼此相伴的朋友們,
祝福我們,接下來的日子,剩下的道路,有你,有我。
我是凡人
用心寫每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