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Cctalk老魏的咖啡館講《什么是課程》,引了羅素的一段很有名的話:
有三種情感,單純而強烈,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些感情如陣陣巨風,挾卷著我在漂泊不定的路途中東飄西蕩,飛越苦悶的汪洋大海,直抵絕望的邊緣。
這段話,生動地講清楚了人與自我(愛情)、人與世界(事業)、人與他人(同情)之間的關系。在這些關系中,處于中心地位的,不是人與自我的關系,而是人與世界的關系。
換句話說,事業可能比愛情更重要。
1
老魏,別忽悠我了,又騙我加班?
我們經常誤解了工作,誤以為工作需要我們,忘了我們同樣需要工作。從自我的角度看過去,工作是自我的社會表達。或者說,是社會自我的表達方式。工作的最大意義,就是帶給我們尊嚴感。你也可以把尊嚴感看成是價值感、自我感、勝任感、存在感,同出而異名。
愛情與工作的區別在哪里?
在于愛情從本質上,仍然是安全感。安全感本質上是一體感。在我們不成熟的時候,安全感來自于父母之愛;在我們開始成熟的時候,安全感來自于和另一位異性的深層連接;當我們開始養育孩子之后,安全感來自于整個家庭的支持。但無論如何,愛情都具有港灣的性質,或者說伊甸園的性質。
一直呆在家里的人,永遠是嬰兒,從幼嬰到巨嬰。整個廣闊的世界,才是我們人生的主戰場。而在人生漫長的旅程中,愛情是某一個時期的主旋律,但哪怕在這個時期,也不是惟一的旋律。
2
只活在愛情里的人,本質上是只活在幻想,或只活在自我里的人。
愛情是最自我的,最為自己的。然而吊詭的是,愛情也是最容易喪失自我的,最容易讓一個人變得無比卑微的。例如,戰戰兢兢,惟恐對方不愛自己,想著法子去討好對方,去證明自身的價值,用美貌或財富去維系一份關系。
當一個人心里只有愛情的時候,是一個人最脆弱,最自卑,最無能的時候。不像在工作中,我們以成就顯現自身,在愛情里,我們以自身顯現自身。這時候,不安、怨恨,也隨之滋生。而戀愛帶來的吸毒般的感覺,又引誘著我們不斷地投入其中,不斷地消耗著自身的成本。
許多女性,不斷地有意無意地企圖獲得男性的青睞以滿足自身的虛榮,享受身邊圍繞著一群追求者的感覺,以此來肯定自身的價值;也有些女性,將全部的能量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就像藤纏繞在一棵樹上,全部的喜好與怨憤,都與這棵樹息息相關,而喪失了自身的獨立價值。
男性也是如此。段正淳的處處留情,段譽見了神仙姐姐就不由自主地拜倒,就跟工作狂慕容復一樣,都是疾病。衣食無憂,又不必為國家真正地擔當,父子倆,就只能在頻繁的撩撥中享受生命的快樂。
如果缺乏平衡,缺乏多樣性,一切都是危險的。對工作的狂熱,會演變為人的機器化;對同情的狂熱,也會把人轉向事實的冷酷。在愛中棲息,在工作中顯示能力,在同情中傳遞力量走出狹隘,這種平衡,才是幸福之源。
3
一個人,為什么會把愛情當成生命的中心乃至于全部?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回避生活的艱辛,回避事業所要求的拼搏,所以,企圖在溫柔富貴鄉里肯定自己,以此度過一生。
這在今天,已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什么呢?
我之所以強烈地反對應試教育,正是因為應試教育培養出了太多缺乏熱愛的廢物。當十二年教育完成,許多孩子,不再熱愛學習,不再擁有核心能力,那么,他們的意義在哪里?男打游戲女刷韓劇?
有意義的工作,有價值的工作,是生命最好的營養。它讓人走出自身,從而在更高層面回歸了自身,并且,帶給你源源不斷的能量。
如果沒有了這些,甚至瞧不起工作,一心想著投機賺大錢,或者嫁個好老公,或娶個金女,這概率有多高?人生有多難堪?
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年輕人,才受困于各種人際關系,渴望在愛情中棲身。而這,正是PUA套路的最好的土壤,多少人誤入其中,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這并不是說愛情不重要,而是說,一切愛,都應該以自身的獨立作為前提。而所謂的獨立,首先是借著工作獨立,因為事業獨立。而真正的愛情,也正像舒婷在《致橡樹》中所說的,你必須成為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對方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