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周的任務安排,本文談談對巴菲特大師的學習感觸,雖然小白的視角有點稚嫩,但的確獲益良多。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巴菲特是以學生的角色出現,繼承并與時俱進推動著價值投資。《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的信遠比現在各種大V的跨年演講精彩。《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本以為會比較乏味,卻給了我額外的驚喜,Carol J.Loomis 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回顧巴菲特的過往,結合前兩本書的印證,有時讓人忍俊不禁,有時又不禁佩服他的眼光快狠準。
合上書本,腦中回顧著巴菲特的成長歷程:上世紀五十年代,被哈佛拒絕,轉投哥倫比亞商學院,拜入格雷厄姆門下,價值投資系統啟蒙。畢業后兜兜轉轉在格雷厄姆的公司實習,當格雷厄姆覺得美股價格過高,價值投資機會太少,巴菲特生不逢時。年輕的巴菲特不服氣,覺得新的時代正在開啟。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走自己的路。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組建了巴菲特合伙公司,到1969年關閉公司,他收貨的第一桶金十分扎實。第二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最初的紡織企業打造出最出色的國際投資公司,個人資產數百億美元,一個商業帝國逐漸崛起。步入古稀后,毅然將99%的財富捐給慈善,投入了比爾蓋茨夫婦、以及幾個孩子的慈善基金中,巴菲特的人生總是出人意料。
跟著書中的故事,看著巴菲特馳騁商場,有時波瀾壯闊,有時棋牌小憩。極度理性,不受金錢的擺布,享受著價值創造的快感。
如果想從這幾本書中,尋找財富的秘訣,會發現答案居然是: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會理智
投資市場,最忌諱隨波逐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是巴菲特的金句了。朋友圈里常見到這句雞湯,但卻忽視了如何做到。
人的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更別提真金白銀的漲跌,激動亢奮難免,心如止水基本不可能。如何逆流而上,不經過刻意訓練,持續打磨,是很難實現。
巴菲特告訴我們不要被市場干擾,注重安全邊際,這也是他從格雷厄姆那學到的重要法寶。但如何找到有價值的標的,只有不停閱讀財報,學習行業規律。百煉成鋼,巴菲特對信息的挖掘、學習強度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巴菲特輕易不出手,因為有合理價值的股票越來越難找,但他始終保持狩獵的心態,手握先進,耐心的等待獵物。
“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敵人”----《跳著踢踏舞去上班》
正是背后的深度分析,明確安全邊際,耐心等待合適的機會。相比于火爆的牛市,灰暗的熊市才是巴菲特的游樂場,洗凈砂礫,他總是靜靜的尋覓鉆石。
挑選值得信賴的伙伴
伯克希爾紡織公司,是巴菲特投資失敗的案例,雖然后來暗淡離場,但從中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堅持紡織公司,巴菲特很大程度上是信賴管理層的優秀,這也是他歷年投資的重要因素。當合適的股票投資機會越來越少后,巴菲特開始投資公司,不是單純的炒作,而是耐心培育,看著公司發展壯大,從而雙贏。
翻看比亞迪的流通股東,可以發現伯克希爾的持股十年來始終未變,盈利也已經達到了08年的5倍。當芒格的推薦,索科爾的考察后,巴菲特打破了自己不投資科技股的傳統,用2.3億美金購買了比亞迪10%的股份。書中有趣的地方在于,巴菲特堅定投資信息的一個因素是王傳福堅決出售不超過10%,這讓巴菲特另眼相看,后來與王傳福見面會談后,更是覺得王傳福值得信賴。
的確,巴菲特總是喜歡找到志同道合的價值創造者。
成功的秘訣
98年,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在華盛頓大學演講。當學生詢問他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的,他是這么回答的:
成功與智商無關,關鍵在于理智。
我一向將智商和天才看做汽車的馬力,而最后輸出功率的大小則取決于理智。
許多人開著400馬力的汽車卻只發揮處100馬力的功率,最佳狀態是200馬力的車百分百發揮出200馬力的功率。
這里的理智,更多是好的習慣、好的堅持。正如高智商的人群是少數,高智商足夠認真、努力的概率又少了一些,當好的機會碰到努力的高智商人群的概率也就更低。
所以,不要被太多客觀因素局限,智商在中位之數很正常,能否足夠努力才是關鍵。
在于沃頓商學院的學生交流時,他回答了以下一個問題。
你的主意都從哪來的?
只靠閱讀,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閱讀。
巴菲特的財富很豐厚,精神智慧更是深邃。他將大部分財富捐出支持慈善,一方面覺得自己的成功更多是時代的恩賜,所以要回報世界,另一方面是他的價值觀始終都不在金錢本身,而在更有意義地方。正如他一直追求的價值投資,他也在一路突破實現著自身的價值。
書本的學習只是個媒介,能夠讓自己思想更加成熟些,做事更加篤定些,在自己今后的理財投資中更加清醒理智些,這便是最大的收獲了。
下周主題:回顧2018,展望2019
選題原由:年底了,重新審視下
解讀關鍵:得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