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高低貴賤之分。
劃分標準不是錢和權,也不是學識、出身。
從古到今,人分三等:
圣人,凡人,惡人。
當中差別就在一個“情”字。
-01-
下等人薄情
下等人,薄情寡恩。
就像歌里唱的那樣:
世態(tài)人情薄似紗,真不差;
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
交了許多好朋友,煙酒茶;
一旦有事去找他,您猜怎么著?
他不在家!
做人是不是落了下等,不看出身見識,而看心靈的高度。
老話說得好: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紅樓夢》里,賈家敗落時,曾受過他家恩惠的賈雨村,不肯伸出援手。
到頭來,變賣家產(chǎn)救下巧姐的,反倒是沒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婆子劉姥姥。
賈府還有個不爭氣的庶子,名叫賈環(huán)。
他不顧兄弟之情,嫉恨自己嫡親的哥哥賈寶玉。
先是故意打翻燭臺,想用蠟油燙瞎寶玉的眼睛;
再去父親面前倒打一耙,鬧得金釧投井、寶玉挨打。
同樣也是應了一句老話:
炎涼世態(tài),富貴更甚于貧賤。
嫉妒人心,骨肉更甚于外人。
-02-
中等人深情
中等人,情深義重。
世間的人,大多是凡人。
凡人的心都是肉長的。
他們既喝不了忘情水,也做不了薄情郎。
無論對家人、對朋友,還是對生活,
始終都抱有一種深情。
對親人深情,是阮籍喪母。
當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時,阮籍正在人前應酬。
他嘴里沒有悲傷的話,臉上沒有難過的表情,好像這件事對他沒什么影響。
外人看了,議論他不懂得禮數(shù)。
等回到家中,阮籍卻難過得跌倒在地,披頭散發(fā),吐血哭嚎。
對朋友深情,是魯智深仗義待林沖。
這位魯莽的漢子,不僅為救好友大鬧野豬林,甚至還在林沖被發(fā)配到滄州時,一路隨行護送。
對生活深情,則是留有一顆赤子之心,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清代詩人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癖好,就不能與他深入交往。
沒有癖好,也就是對任何東西都不癡迷。
對任何東西都不癡迷的人,絕不可能癡情、深情。
做人唯有深情,才能活得更加真切。
-03-
上等人忘情
上等人,有情而無累。
魏晉時期有位哲學家,名叫王弼。
他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點:
圣人有情,但是不為情所累。
所謂“有情而無累”,就是能夠正確調(diào)節(jié)理智與情感的關系。
在恰當?shù)臅r機,做恰當?shù)氖虑椋槐磺楦兴鶢拷O。
這正是忘情的最高境界。
古今圣賢大抵如此。
他們要么心系家國天下,把個人情感與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要么超然物外,無欲無求,過著隱士般瀟灑自然的生活。
反觀我們平常人,要么自私而薄情,毫不顧及他人利益;
要么深情而迷茫,不能靜下來加以觀照。
可見,過分薄情或過分深情,都不是好事。
只有做到“有情而無累”,才能掙脫束縛、有所作為。
世事炎涼,唯有情暖人間。
忘情的境界也許太高,但許多人之所以活得卑微,是因為把深情也拋在了腦后。
做人,就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愛生活,愛家人。
用情去溫暖身邊的人,溫暖整個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