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這里。作者:Tao Lin(林韜)
我覺得我很高興有“贊”這個詞存在。它使得人們在“喜歡”某些事物時能夠去抽象地形容那些事物而不必使用“好”這個詞。我感覺用“贊”這個詞去形容事物隱含了“我喜歡它但不喜歡它也沒有錯”,但用“好”這個詞則隱含著“我喜歡它因此不喜歡它是錯的?!笨偨Y本段就是我覺得“贊”這個詞的存在使得那些認為“藝術無好壞”的人能夠去談論藝術同時還能夠繼續覺得“藝術無好壞”。
抽象地說,“贊”這個詞通常讓我聯想到平靜、超脫、利索、避免讓他人有更多的機會去滿足他們的各種欲望。我對于“贊”這個詞最為強烈、具體的聯想可能是如下情境:一位15-45歲的男性走進了他的一位男性朋友同一位女性之間的交媾場面(他和他朋友早先討論過她)然后說出或者覺得“贊”。
當我的反射動作表現得有力、難忘、較為成功時我會暗自覺得“贊”,這可能是我對“贊”這個詞的主要用法。比如說,我走向一張桌子,一個小松糕意外地從我手中滑落而我或其他人在它落地之前接住了它,我會立刻下意識地覺得“贊”。情況越是危險,比如說地面很臟或小松糕頂有“厚厚的奶油”,我會越為強烈地覺得“贊”。
但我感覺不論我多么強烈地覺得“贊”,我總是會以一種平靜、超脫的方式去感受它。假設我是在18世紀的法國,我正走在去斷頭臺的路上,人們朝我吐痰,罵我是個叛徒,我苦思冥想著如何逃脫,然后我看到人群中有人不小心掉落了一截玉米隨后用腳在離地30厘米處接住了它,我的確認為我會停止思考如何逃脫轉而聚精會神地以一種平靜、超脫的方式覺得“贊”。
“贊”這個詞使我感到更多的虛無,也許還使我更能接受死亡。如果說“藝術無好壞(或者說,視‘一切’為藝術,一切皆無好壞)”,那么我死掉(或類似的事情)也不能說是好還是壞。
總之我喜歡“贊”這個詞。假設一個房間里有十個人,然后一個人說“[一幅畫/一本書/別的什么]好”,一類對話將會發生;如果一個人說“[一幅畫/一本書/別的什么]贊”,不同的一類對話將會發生。目前我更愿意參與和傾聽第二類對話。我還想補充一點,我通常并不會覺得一些事物“贊”或“不贊”。我對事物的通常想法是“啊啊啊”、“日哦”、“我的天”、“哈哈哈”、“呵呵”、“萌”,“[空]”,或者是這些想法的組合,比如“我的天/哈哈哈”、“萌/哈哈哈”。但我覺得可能絕大多數或者所有這些想法都可以在這篇文章里替換“贊”同時不會改變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