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第十集????周公攝政
? ? ? ?周公旦:周武王弟弟,中華文明史中被尊為元圣,以德治國思想的首倡者、中華禮儀文明的奠基人,攝政七年,奠定西周繁榮百年的基石和傳承千載的中華文明的根基。
? ? ? 克商后兩年周武王病重,周公十分虔誠地向先王祭禱,只要周武王能夠病愈,自己情愿代替武王去死,周公將祭禱的策書裝在金滕之匱中并叮囑左右不要說出去。武王去世后,太子誦即位,周成王,周公以攝政身份總領全局。
周公攝政,謠言四起,未成年的周成王對周公充滿了戒備,周公離開都城,退避東方。
? ? ? ?反叛席卷全國,為此,周公作《鴟鸮》之詩給周成王,周成王開啟金藤之匱,取得周公策書,被感化,親自迎接周公回來。
公元前1043年,周公重新攝政,東征,三年平定叛亂,周朝重歸一統。
? ? ?周公的治國之策:一是分封制,西周派出自己代表,到各地建立諸侯國,統一那個小片地方,成為西周王室的一個軍事據點,地方代理人,代行周的統治。目的是鞏固周王朝,防止周邊的夷族對周王朝的侵犯,同時用這個地方為基點,往上擴張,周領土不斷得到伸展。
微子廟、微子墓,周朝建立后,微子主動歸順,周公分封微子為宋國國君,有效地緩和了商朝移民的對立情緒。
? ? ? ?周公的分封是以姬姓的王室裔親和異性的姻親為主,是周人在新占領的廣大領土上以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方式建立經過精心設計的政治格局。周公治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 ? ? ?二是宗法制,就是在同一宗族內部以嫡長子為大宗,其余諸子為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間是等級從屬關系,這樣層層下推,一再分宗,形成了一系列大宗和小宗 。
? ? ? ?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家譜,通過家譜,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宗族起源,一本家譜,讓同姓同宗同源走到一起,讓人不能不感慨宗法制強大凝聚力。
宗法制度下,周王是唯一絕對的大宗,各地的諸侯為小宗,而諸侯國內,諸侯為大宗,他們再次分封的子弟為小宗,這些子弟還可以再通過分封,分出大宗和小宗,每個小宗都有自己的宗子作為宗族長,而小宗又統于高一級的大宗,大宗和小宗之間,既是血緣宗法上的嫡庶大小關系,又是政治上的君臣上下關系,族權與王權緊密結合,由起建立起非常有序穩定的宗法體系,將周王室內部的人心緊緊地凝結在一起。
? ? ? 周人實行同姓不婚的原則,禁止同姓之間通婚,周王室必須和異姓的諸侯國通婚,周王室和異姓諸侯之間就建立起姻親關系
? ? 周朝通過封建親戚,家國同構,整個國家宛如一個龐大的家庭,血脈相連,休戚與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分封制和宗法制最終使西周王朝的統治觸角伸向了遙遠的四面八方。
何尊,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鑄造于西周成王五年,正是周公攝政的時候,何尊的底部銘文 共12行銘文,122個字,其中銘刻的金文中,發現了中國二字。洛邑正是周公心中的天下中心。
? ? ?三是周禮,號稱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的周禮,涵蓋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到社會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創造了由吉禮、嘉禮、賓禮、軍禮與兇禮構成了五禮體系。核心價值是明貴賤、辨等列,即維護等級制度,保障統治秩序穩定和社會和諧有序發展,使整個周王朝成為一個人人恪守名分,各安其位,秩序井然,彬彬有禮的禮儀文明之邦。
周禮的基本框架是一整套親其所親,尊其所尊,嚴格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影響深遠,成為歷朝歷代沿襲的主要方式,一直延續了近三千年,成為中國社會能夠長期穩定的一個重要制度。
? ? ? ?周公還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將貴族分成不同的等級,實行等級爵位制,周禮講究尚德、尊尊、親親、敬老、慈幼,也成為對后世頗有影響的倫理道德規范。
周禮的誕生是古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使整個社會從尊神尚鬼,迷信巫術走向禮治、德治。
四是樂、樂由中出、禮由外作,禮講穩定、樂講和諧,兩者相輔相成,周公制禮作樂皆在使中國社會不僅長期穩定,而且充滿和諧之美,華夏文明由此進入以禮樂文明為代表符號的時代。
? ? ?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當周王朝進入正軌后,周公實現諾言,還政于周成王。
周公所遺留的政治、文化遺產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源,作為中華文明的創設者,周公被后世奉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所首倡的明德、慎罰、保民的德治思想和他所創造的禮樂文明如甘露清泉浸潤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滲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意識深處。
西周,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標志著中國由此邁入禮義之邦,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建立,形成一種可以浸潤九州,惠及荒蠻之地的文明,它深遠而博大、精深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