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的好處在于能夠給正史的記載打補丁。雖然只是一鱗半爪,卻如云中之龍,更見其神韻。而名人軼事,正所謂“吉光片羽”,能起到“想見其為人”的作用。
1、屎克螂
一個星期日,在中學讀書的列寧和同學們歡天喜地游玩著。幾個學生又吵又嚷,互相比賽著爬樹、掏鳥巢。獨有列寧一個人,挖開了一個屎克螂洞。屎克螂的洞口很寬,洞深約有半米。洞里分幾個格子,在一個格子里有一大堆糞,而另一個格子里擺著一些滾得溜圓的糞球。列寧把同學們叫攏來,津津有味地向他們談起屎克螂的生活。可是,屎克螂滾這些糞球做什么呢?同學們都回答不出,列寧也解釋不了。
回家以后,他打開一本書,仔細地查閱。第二天,他告訴同學們,屎克螂做糞球,是要把它們運到所謂“兒童寶”里去,在上面產卵,幼蟲從卵里出來就從這些糞球里吸收養料。同學們聽了,都覺得新鮮、好玩。
2、吸煙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
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后來,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
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余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久天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
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列寧說完,把口袋里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