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投資理財的火爆不言而喻,但對很多投資者來說,P2P網貸地雷太多、XX寶收益跌個不停、信托門檻太高、股市風險太大,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他們的首選。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過硬、風險也低得多。但很多人不知道,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既有自己的,也有其他機構的。有些投資者遭遇到的銀行 “飛單”事件,往往是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沒有了解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所致。
1
自營產品:銀行自產自銷 安全性高
顧名思義,銀行自營產品就是指銀行自己設計、發行、管理的理財產品。
由于有銀行自身的信用與影響力做背書,所以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風險。根據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應當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級。
一般而言,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銀行會評定為最低風險等級(即一級)的產品,適合所有的投資者購買,幾乎等同于無風險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標的以及投資比例的不同,銀行會給出二級或三級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被定義為四級、五級的銀行理財產品占比較小。
第一次購買理財產品時,用戶需要在銀行做風險測試,以此來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大多數銀行的風險評估結果分為五項:保守、穩健、成長、進取、激進,作為選購產品的依據。
2
代銷產品:只銷售 不管理
銀行的產品代銷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投資理財需求,通過銀行營業網點或網上銀行等渠道,向客戶銷售合作機構的相關投資產品。
銀行代銷產品有著嚴格的準入機制,需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經過行內規范的審批流程,才能面向銀行客戶銷售。產品通常包括基金、保險、信托、黃金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只負責代銷產品的銷售,而不負責管理。一旦產品出現虧損,往往由發行機構承擔責任、甚至投資者自己買單。
此外,市場上也存在一些銷售人員的違規行為,比如銷售誤導、刻意隱瞞產品風險、未經授權銷售產品、銷售監管都門禁止的產品等。
3
托管產品:與自營代銷區別大
銀行托管產品是指該產品的資金在銀行進行托管,通常由銀行作為獨立第三方,依據法律規定和托管合同約定,對托管資產(基金、保險等)提供安全保管、資金清算、資產估值、會計核算、投資監督、信息披露等基本服務和增值服務,使資產得到有效監管與客觀分析。
實際上,托管產品與自營產品、代銷產品八竿子打不著、沒有任何關系。
那么在投資時,應該怎么區分自營產品與代銷產品、以免踩到陷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