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歡吃辣的朋友而言,川菜是無以倫比的美味。在不能吃辣的伙伴眼里,川菜是難以下咽的怪味。因而,在前者心里,四川是美食天堂,常常心向往之;在后者看來,四川是苦澀地獄,避之唯恐不及。
川菜,作為中國特色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中華料理的集大成者,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品多樣。川菜,雖以麻辣口味出名,卻并非只此一種口味。除了麻辣味,川菜還有酸辣味、魚香味、怪味等很多味道。
川菜歷史悠久,傳統川菜發端于秦漢,在唐宋時,發展成我國的一大菜系。那時,四川人的飲食習慣與沿海有相似之處,喜好吃甜食,只是重口味些,好用各種香料。直到明朝末年,辣椒傳入中國,川菜才增加了辣味,到后來形成近現代川菜。近現代川菜的核心是雙椒——辣椒和花椒,但其正宗與否卻取決于“豆瓣醬”——川菜之魂。
川菜以家常菜為主,多取材自日常百味,以高端菜為輔,也有山珍海味。川菜既有紅味,也有白味。紅味的特點是麻、辣、鮮、香,而白味則包括甜味、鹵味、怪味等眾多口味。川菜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既有麻辣辛香,也有清鮮醇厚。川菜,是中國菜的第一菜系,代表著中國菜的最高水平而享譽海內外。
像很多美食一樣,川菜既是味覺的盛宴,又有情懷的寄托。作為土生土長的四川人,我先與各種川味兒相遇,而后才與各種川菜相知。我先品嘗到它們的味道,而后才了解到它們的淵源。因而,川菜既有我自己的點滴記憶,也有很多有趣的逸聞傳說。
?甜皮鴨:陽春白雪入民間。
那年,剛上初中三年級的我,發現自己的眼睛近視了,便告訴了父親。一個周末,父親帶我到隔壁縣城(我家處在縣際交界處,距離隔壁縣城更近)去配置一副眼鏡。父親有個表姐,定居在那里,因而配好眼鏡后,他便帶著我去了表姑媽家中。就在那天中午,我與甜皮鴨初次相遇。
我至今記得甜皮鴨的味道。它的色澤棕紅靚麗,它的外皮酥脆微甜,它的香氣讓人垂涎,它的里肉肥厚細嫩。我吃在嘴里,感覺它不肥不膩、咸淡適中,讓人回味無窮。它的口感棒極了,絕對可與北京烤鴨平分秋色。
后來,自學這道菜時,我才知道,甜皮鴨是四川特別有名的傳統小吃。它的制作沿用了清朝的御膳工藝,傳入民間之后,被進一步發掘和改進,而后平民百姓都能吃上這道美味兒了。它的鹵水很有特色,工藝也很特別,制作時,除了起初的腌制、鹵煮,還需要油燙和刷糖。
甜皮鴨,是陽春白雪入民間的一道美味。
?東坡肘子:大才女隨機應變。
中考后的暑假,在鄉鎮父母官的關懷和引薦下,我有幸知道了一所市區里的私立高中,讓我可以憑借優異的中考成績免費(學費和生活費)入學。父親、我和其他同伴,一起到學校了解清楚情況后,當場就簽了合同。那時已臨近中午飯點,學校的教務處主任遂帶我們到校外的飯店就餐。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了東坡肘子這道菜。
東坡肘子的味道,從那以后,一直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這是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這道菜是醬紅色,整體色澤均勻,皮面有光澤,湯汁呈棕褐色或油紅色,無肉眼可見的外來雜質。它香氣四溢,肥而不膩、粑而不爛,原汁原味。它的皮不會脫落,形狀優美,讓我看著直流口水。
多年后,我才知道東坡肘子的傳說。相傳,這道菜由蘇軾發妻王弗(與蘇軾喚魚聯姻,也是《江城子》詞中,蘇軾悼念的主角)創作。有一次,王弗在家里燉煮肘子,一不小心,肘子燉得焦黃,沾了鍋。為了掩蓋焦味,她趕緊加了各種配料再煮。結果,這樣略黃的肘子,味道出奇地好,讓蘇東坡喜歡得很。蘇軾自己多次做,并留下了紀錄。
東坡肘子,是大才女隨機應變的一道美食。
?傷心涼粉:此傷心非彼傷心。
上大學后,有一次,我和一位高中同學相約,到文殊院溜達了一圈。溜達完后,我們都餓了,便在附近找吃的。最后,我兩在一個賣傷心涼粉的店中,坐了下來,每人各點了份傷心涼粉。初次與傷心涼粉相識,我當時覺得這名字挺有意思的,不過未多想,也未多問。
傷心涼粉的味道,迄今仍讓我記憶猶新。當時吃傷心涼粉,盡管眼淚都給辣出來了,但自幼愛吃辣的我還是覺得很爽、很開心,且心里一直惦記著這個味道。后來,因著這份懷念,我自學了這道小吃。它的重點在調味,需要12味及以上的調味料,突出其麻、辣、香、脆的特色。
我自學這道小吃時,看了相關背景才知道,它為什么叫傷心涼粉。涼粉自己無感,不會傷心,其實,傷心的主體是人。關于此,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當年湖廣填四川過來的客家人思念家鄉的涼粉,因思念而傷心。另一種是,該小吃特別辣,吃過的人往往會被辣出眼淚,讓別人誤會是遇上了傷心事。
傷心涼粉這道小吃,此傷心非彼傷心。
?魚香肉絲:女主人節儉持家。
進了大學后,三五好友相聚就餐時,總會點上一份魚香肉絲。嘴饞時,我自己也會到學校食堂的炒菜窗口,買一份魚香肉絲來解解饞。在那之前,我聽到魚香肉絲這名兒,還以為這菜是跟魚一起炒的呢。等到自己親自嘗了之后,我才知道魚香肉絲里面并沒有魚。
自學川菜后,我才曉得,魚香味實際上是一種調味方法。這種方法,四川人常在煮魚時使用,故被稱作魚香味。據說,在諸多口味中,魚香味最能代表川菜。魚香味的調制,除了常見的蔥、姜、蒜、鹽、醬油、料酒等調味品外,還需要使用泡紅辣椒醬、香醋、白糖等。因而,魚香味,既有咸辣,也有酸甜,還有蔥姜蒜香。
魚香肉絲的起源,也頗有意思。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人家,家中人都愛吃魚,且煮魚用料講究。有一次,節儉的女主人在炒另一道菜時,就把上次煮魚時的剩料,放進菜中一起炒。她本以來這道菜會不好吃,結果她丈夫吃了之后,連連稱贊此菜的味道。
魚香肉絲,是女主人勤儉持家的一道美味。
?開水白菜:為川菜破謠立證。
在自學川菜之前,我跟大家一樣,對川菜的認識很片面狹窄。畢業后,我自學時系統了解了川菜,方知,除了各類麻辣的菜,甜皮鴨、東坡肘子、魚香肉香等也是川菜的代表。當我知道一道叫“開水白菜”的菜品也是川菜,且是中國菜四川十大經典名菜時,吃驚不已。后來,我親自動手做了這道開水白菜,才發現此菜頗不簡單。
開水白菜的用料很考究,工序很繁瑣,其他麻辣味的川菜完全無法跟它相提并論。開水白菜中的“開水”,其實是高湯,但又不是普通的高湯。它的湯需用雞、鴨、排骨、火腿蹄子、干貝、雞肉蓉、豬肉蓉等熬煮調味,熬湯時需要清除油沫兒,湯好后還需要濾凈肉蓉,以確保湯色像開水一樣純凈無雜質。這道菜,清香淡雅,湯味濃醇,不油不膩,爽口怡人。
聽說,開水白菜是由頗受慈禧賞識的川菜名廚黃敬臨為御膳房創制的。他當廚時,有很多人貶低川菜“只是麻辣,又土又俗”。為了破謠立證,他研發創制了開水白菜這道看似極簡實則極繁的極品菜,讓川菜揚眉吐氣。后來,他回到四川時,把這道菜的做法一并帶了回來,使其在四川廣為流傳。
開水白菜,是為川菜破謠立證的極品菜。
舌尖上的情懷,是甜皮鴨從陽春白雪進入民間的普及,是東坡肘子中大才女的隨機應變,是傷心涼粉的此傷心非彼傷心,是魚香肉絲中女主人的節儉持家,是開水白菜為川菜破謠立證的決心。
川菜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舌尖上的川菜,大多有自己的傳說,蘊含著一種又一種不同的情懷。
很多川菜固然麻辣鮮香,百菜百味更是川菜的一大特色。如果喜歡麻辣口味,歡迎到四川,傷心涼粉、水煮肉片、毛血旺、辣子雞丁等重麻重辣的菜品,會讓你歡喜而來、滿意而歸。如果不愛這重口味,仍歡迎到四川,東坡肘子、樂山甜皮鴨、開水白菜、冰粉兒等不麻不辣的美食,也能讓你品味到不一樣的川菜。
吃在中國,味在四川。歡迎到我的家鄉做客,品味川菜,體會不一樣的美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