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給小學一二年級剛上完硬筆書法課,有一年級學生家長電話問,“小一的孩子正在學用鉛筆寫字,用水筆有沒有問題呢?”
“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回答說。“最好按孩子的意愿來。他想試下鋼筆、甚至寫一寫毛筆都無償不可!”怎么會有問題呢?自從幾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蒙恬將軍最早制作了毛筆,中國人就一直在使用毛筆,古時五六歲小童啟蒙,用的肯定是毛筆,很正常啊。
我想,用什么筆寫字,其實不是關鍵。關健是孩子要明白,什么樣的字叫靚,怎么寫靚字。所以主要是引導孩子學會看靚字、筆畫的法則(即要求)、字形結構。記住了,多練習手就穩、定得住。
另一個更要緊的,是引導孩子的興趣與意愿。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老師。作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表現出對某個健康項目(如毛筆)的興趣,應及時鼓勵、從旁引導支持。
有的家長則不然,他們懷疑孩子對書法的興趣是不是會持久呢?因為畢竟孩子報名學習過太多的興趣班、且都中途放棄了。家長們因此拒絕了孩子的新的選擇,或者漠不關心。末了當孩子再次放棄時,有些家長甚至會說“我說過你不會堅持的”。
孩子的興趣多數是不穩定的、短暫的,家長一旦發現應及時抓住,并向深處引導。女兒六、七歲時喜好上彈鋼琴。為了孩子練琴方便夫妻倆打算給她買架鋼琴。看琴的時候,太太指著鋼琴說,快兩萬好貴啊,如果你有一天堅持不下去了、放棄了,那錢就白花了。你能堅持嗎?冬天練琴手凍,一個人練琴又孤獨,你能忍受嗎?原本是夫妻倆的意愿與決定,被巧妙地轉化成了一家三口間的耐心對話、商量,孩子最后很認真地對媽媽說“我能堅持”?!罢f到做到才是好孩子喲,你能說到做到嗎?不能反悔的哦!”最終孩子的承諾讓她堅持學琴七年。雖然她初一時還是放棄了鋼琴、關注于畫畫,但孩子七年的鋼琴課,精通了五線譜,能聽出“李宇春走調”,聽力十分的精準。最關鍵的是孩子懂得了什么叫“承諾”、學會什么叫“堅持”…有了這些收獲難道還不夠嗎?七年中妻子的陪讀接送值了!
其時七年期間,女兒也短暫的學過跆拳道,練過口琴吉它…都短暫、放棄了。但興趣也是有主有輔的,不可能樣樣都學都精的。只要家長細心引導、及時提醒,無論學習某個興趣的最后結果如何,孩子在開心中成長了,孩子的獨立思想提升了,這個比什么都強。
(書法第二課堂照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