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可我想說,卻有不只如何去愛的父母!
有一句名言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正是出于如何才能更好的與Amy相處相長,選擇了,這本書,讀完后,并沒什么實質的收獲,里面介紹的理論大多數都有所了了解,或已在孩子與學生相處中踐行。
對其中的幾個小故事,頗有感觸,與大家共享一下。
故事一
強尼的爸爸是一位教師,媽媽是一位高級護士,但他們已多年不和,一交談就會爆發爭吵,因此盡量避免接觸。強尼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倍感孤獨,這造成了他的內向,自閉。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在不幸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障礙問題會更明顯。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做父母的我們應該放棄一些利益的追逐,多用心經營自己的家庭,多關心孩子,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也就給了他們一個健康的身心,也將讓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談及最近較熱的話題高考,我認為高考的成功與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故事二
在兒子11個月的時候,王女士給他買了一套親子閱讀故事書。一有空就一起,看,開始孩子很興奮,后來孩子開始撕書,動作還很大,有點破壞王的感覺,王女士,以為這是一種培養創造力的游戲,便沒多制止,可是后來,孩子表現出明顯的攻擊小伙伴甚至成人的欲望…
其實,個體出現攻擊欲望,和安全感缺乏息息相關。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表現出恐懼,會躲藏起來,不和人交往。可是,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兒童由于自控力缺乏,反而表現出攻擊欲望。
當孩子第一次流露出自己的攻擊欲望時,父母謹記不要大聲斥責,也不要視而不見,要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并且最好采取彌補措施。例如,每次我都告訴Amy,你撕書,它會痛,我們一起把書粘好,好不好?然后和她一起粘好。
故事三
八歲的女兒,最近這段時間不愛學習,不是回到家就忘了作業這回事,就是作業寫到一半,就想看動畫片,玩游戲,心思全然不在學習上。孩子爸爸看見了心急責罵,面對爸爸的責罵,女兒不耐煩地抗議…媽媽思考后,決定換一種方式,通過和風細雨的勸說與對女兒的愛,女兒慢慢地進步了許多。
故事中的爸爸責備并沒得到想要的效果,愛與興趣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讀了一本書,并不能使我們成為心理學家,但我們卻是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突然發現,讀此書不僅僅為了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是大兒童,也能看到許多自己的影子,希望更多的父母多讀書,更好地完善自我,引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