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創見第三屆年會邀約,與大家分享主題:打開我們內心的邊界。這讓我有機會從邊界這個角度進行一個深度的自我剖析!
A.【 你與眾不同的“跨越邊界”的故事】
1.Boundary Spanning Experience:在過去1-2年的人生中,你經歷過學業與事業,生活與家庭,人生志趣等方面比較大的“轉變”嗎?尤其是實現某一種外在形式上的“跨界”經歷(比如,改換工作的行業,領域或城市,經歷畢業、結婚、生子等人生重要階段,有了新的習慣、愛好或獲得新的成長、成就等等)。請與我們分享“你的跨界故事”(如,在這段“跨越邊界”的經歷中所遭遇到的人生不曾有過的挑戰,困惑與糾結等等......當然也包括獨特的歡愉,感觸與收獲)
過去一年,我在工作上、生活上和家庭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跨界式體驗。
在工作上,在畢業后的4年里我最多曾管理過十幾個人的銷售團隊,管理過二十多人的運營團隊,在此過程中我一直在學習如何做一位好的管理者、領導者。但在2016年,我獲得了一次巨大的挑戰,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卻有前所未有的興奮,因為這是我的機會。我帶著5人的核心團隊,在短短不到3個月時間里創建了一支超200人的大學生作戰團隊,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構建了一個學習式工作的培訓系統,我們在幫助這些大學生獲得實戰式社會成長的同時,也幫助我們自己創造了超預期的工作業績。幫助200多位大學生從學校到社會、從受教式學習到實戰式學習的跨界式成長,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次挑戰,對于我個人在管理能力上實現了一次突破,與我自身而言也是一次跨越式的成長。
在生活上,從小我就是一個愛運動的人,但工作的忙碌剝奪了我的愛好;我自認為是一個內向型的書寫特征的人,但工作的忙碌以及寫作的困難值太高導致寫作這件事情一直被擱淺;因為工作忙碌,所以我一直是夜貓子型,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飯。我一直想把早晨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但早起確實不容易做到。這些都被一個叫“工作狂”的借口阻擋在門外了。但2016年,我把這三件事情都做到了:堅持早起、運動和寫作。早起,讓我有了更多安靜的“零干擾”的時間,也讓我對時間有了更多的掌控力;運動,讓我的精神更飽滿了,更年輕更有力量;寫作,帶給我的是顛覆式的影響,如果人的大腦里有一個庫,那寫作就是一種把庫里的東西進行有機連接和組織的過程,通過寫作,我的眼前會出現一個個門,打開這些“門”后我似乎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通過指尖把我腦中那些模糊不清的世界畫出來了。
在家庭上,雖然我從小就在外面上學,工作時又選擇了千里之外的城市,我與家人之間并從不缺少愛,但卻一直沒有太多的連接和生活的交互。2016年,我的家庭中先后遭遇了媽媽生病、妹妹生病,那時作為家里長女的我坐立不安,煎熬難過,晚上整夜整夜的失眠,白天還必須在所有人面前做最堅強的那一個。那段時間,我每天照顧媽媽的起居、陪她去超市、教她鍛煉身體;在我妹妹住院期間在病床邊照顧她,在她面前的每一刻都裝作若無其事,但背過她馬上眼淚就止不住的流;整晚幫她按摩身體,讓她感受到知覺和力量。雖然在這之前我與家人并沒有太多生活上的交集,卻在這兩場戰勝病魔的戰役中,當我和家人共同去抗擊共同去面對時,我感覺在生活和精神上我都與他們同頻共振了。這是我與家庭連接和相處上的跨界,讓我與家人更加親近,這種親近是可以觸摸到的愛,也讓我感覺到被家人需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其實在我們生命里、世界里存在著很多局限性,也有著各種可見和不可見的邊界,有的我們能夠主動性發現和打破,也有一些挑戰、困難、遭遇因為面對的態度和行動也竟成了一次打開邊界的機會。
2.The Boundaries in Life and Self:在你上述的跨界經歷中,是否看到了社會中存在的邊界(如行業、職場,地域、人群之間的阻隔等等),是否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邊界(如生活中被你分割的不同領域,包括家庭、工作、社群,你扮演的不同角色),又是否看到了我們內心的邊界(比如,很難改變的認知模式,思維習慣,對人、對事某些方面的處理和溝通方式等等)。請你分享一下讓你感觸較深的曾經或正在面對的這些邊界(社會上的,自己生活中的,自己內心里的)?你是如何看待和跨越這些邊界的?你的跨界經歷對你打開內心邊界有什么重要影響?你覺得自己在跨界過程中所打開的邊界是什么?還有哪些你已看見的自己內心的邊界是期待未來能繼續打開的?
關于不斷打開認知的邊界,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教育、經歷告訴著我們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我們知道的一切形成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這個認識本身就是一種邊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邊界。從小到大我父親非常關心我的學業,小時候我愛讀書,有一次買了一套國外文學名著,我父親告訴我讀這些書不能幫助我考上大學,但是我當時認為我生活在一個圈里,我渴望通過讀書一窺尚未知的世界。無論我們在任何年齡、任何環境里認知邊界永遠存在,所以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的打開認知的邊界。
關于打開性格的邊界,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我媽每次帶我出去,都會在路上叮囑我兩次要如何說話。我享受這樣內向的我的同時,我深知它成了我與外在世界連接的阻礙,很多時候我被自己框在自己的領域,我看著自己與很多美好失之交臂。我深知我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但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大一的時候我決定想辦法去改變自己,不是從內向轉向外向,只是從外在上不再封閉自己、不再不敢邁出跨界的腳步。于是那個暑假我用三天的時間說服了我的家人,獨自一人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逼迫自己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跨出熟悉的朋友圈,跨向陌生人的世界。后來我能站所所有同學面前憑自己的演講競選成為團支書,和同學一起在學校到菜市場叫賣做小生意,零導游經驗就可以成功完成40多人的北京兩日游……這一切都源于我那一次勇于打開性格的邊界,學會了如何適應外面的世界。
我喜歡一個片段,就是悟空為了不讓唐僧被妖精傷害給他畫了一個保護圈,但唐僧的善念帶著他跨出了這個圈,這很唐僧。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敢跨出“保護圈”呢?我還喜歡一句歌詞“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因為我認為歌頌的這個圈是一扇門,打開了中國當時經濟運作模式的邊界。
我認為我們會面對的是認知的邊界,是意識的邊界,是精神的邊界。我們所有的遇見,都無形之中有了邊界,我們的好奇心與勇敢的心幫助我們發現和打破著這些邊界。
但我認為愛是沒有邊界的,愛是一種美妙的力量,這種力量無邊無界。
B.【你對“打開邊界"的獨特感悟】
3.Learning from opening and spanning boundaries:在問題1分享的故事中,當時支撐你完成邊界跨越最大的動力來自哪里?“跨界”的內在支持系統是如何構建的?這段“邊界跨越”的旅程中,給你最大啟發和幫助的人或事是什么?“跨界”的外在支持系統是如何構建的?你覺得這樣的打開并跨越邊界的經歷有什么樣的獨特意義,會推薦其他人同樣嘗試嗎?
跨界最大的動力來自于一顆不安分的心,來自于對自己提出的期許,來自于對未來的想象。“跨界”應該是一種本能的力量,這種力量由內而生,來自于好奇之心和勇敢之心。正是因為我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正是因為我們敢于面對未知也不畏懼挑戰未知所以我們可以靠信念產生能量渴望去跨越邊界。
身邊的所有的遇見,無論是人或事,都是一面面鏡子,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同時看到自己于某一方面的局限性(邊界)。看到大海,我們就看到了陸地的邊界,看到死亡,我們就看到了生命的邊界,看到歷史,我們就看到了未來的邊界。
“跨界”的外在是一種刻意行動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種外在的計劃和行動的表現,我們有計劃且有行動的終身學習和終身探索,才能于現實中打開一扇扇門,看見不一樣的世界,也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因為對未來充滿好奇,不安于現狀,不止于眼前,所以我不愿意去走一條別人已經鋪好的路,于是我選擇了創業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路。我享受這種邊學習邊探索的狀態,能讓我不斷的跨出當前的邊界,而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幫助自己打破邊界,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跨出邊界。
4. Open the boundaries in our heart: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客觀身心狀態與生活境遇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思維認知模式,行為習慣,情緒情感表達方式也各具特色,也就同時意味著每個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自己內心的“邊界”。有時候我們想守護自己價值觀“底線”,有時候我們希望改掉一些壞習慣。這都需要看見或打開自己內心的邊界。關于“打開我們內心的邊界”這個話題,你最想與其他“創見者”分享的經驗與感悟是?
我們除了活在生活里,活在工作中,活在交際中……我們還活在自己的身體里、活在自己的意識里。學會自己與自己對話,我所感受到的運動就是與身體的對話,寫作就是與意識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我開始看見自己的邊界,并學著努力打破這些邊界,享受著“新”世界帶給我的美好。
人性的弱點是邊界的“守衛者”,若要不斷的打開邊界,我們就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內在的能量之源,并有自己外在的發力方式,并在不斷的跨界體驗中獲得更多的能量,形成更強大的內在能量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