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
一個遙遠的夏日的傍晚,在江南鄉村的小溪邊,蹲著一位梳著短發,穿一身碎花衣褲,滿腳是泥的小丫頭,她正拿著柳條當玩具,歡快地抽打著溪水,還不時的朝小鎮的方向張望。像是在等什么人。
這個人就是我,5歲。母親和姑姑是老師,每周六下午去鎮上中心小學開完例會便可以回家,父親是工程師,在外省工作,每年探親一次,每次回來他都會給我買新衣服和許多好吃的。我隨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鄉下。這天正是周六,我在等媽媽和姑姑,除了等她們帶給我的水果糖,更在等她們久違的擁抱。
那時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大人們主要任務是保證一家人的吃穿,是不會拿出錢給孩子們買玩具的,即使是平時也會有糖吃,有新衣服穿的我,也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玩具。
但,這并不影響我有快樂的童年。
那時候我們玩的東西很多:一頂柳條帽、一個紙鍵子、一堆泥巴、幾顆小石子都能花樣翻新,玩得不亦樂乎。還可以掏鳥窩、提青蛙、過家家、領著小伙伴去“偷”自家的玉米……
當然,最讓我高興的莫過于初秋的夜晚,跟著哥哥們去捉泥鰍,土話叫“得鰍”。南方的農作物一年三熟,收割完早稻后,要放水養田。到了夜里,泥鰍就會從泥里鉆出來,靜靜的趴在稻田的水中,趁著這時,人們就會點上煤油燈,挎上魚簍,拿上用縫衣針做成的狀如牙刷般的扎子去田里“得鰍”。
此時正值初秋。故鄉初秋的夜晚多美啊!
滿天的星星在閃爍,那條隔著牛郎和織女的河流泛著銀光,仿佛在傾訴他們亙古不變的愛情。晚風輕輕地吹拂,淡淡的桂花香隨風飄來,門前閑坐的人們品茶、吃酒、話桑麻,希望下一熟又能豐產豐收。遠處廣闊的田野里,點點煤油燈光在游移,有笑聲間或傳來,一定是誰得了條大泥鰍或是鯰魚又或者是其他什么的……
而我就在這樣的夜晚,跟著我的哥哥們漫山遍野的“得鰍”,跟著他們瘋跑瘋玩
,將一個沒有玩具的童年過得很幸福,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