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快年底了,不少職場人累積的不滿及憤懣總會在這個時刻來得比平時都猛一些。
多少人一邊迫切渴望脫離現在的工作,最好明天就不上班,帶上行囊和一副疲憊的身軀,從此放飛自我、云游四方;可與此同時,對于放逐之后的自己又要去做什么,以及拿什么換取生活必需,又像是一道無形的枷鎖,讓人倍感艱辛與無力。
上班苦,不上班也苦。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以及該如何為自己爭得一絲自由呢?
一、成長是非線性的
很多咨詢者在咨詢前都認為,所謂職場中的成長,就是按照既定規劃和步驟,一步步實現升職加薪的目標;他們認為職業規劃的任務和目的,就是給自己樹立這樣一個目標,例如我到底適合在哪個領域升職加薪?
事實上,凡有過職場經歷的人不難得知,想要升職加薪,除去自身努力因素之外,更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你所處的職場機會是否是非對稱性的、你是否遇到了賞識你的領導、你所在的行業或領域是呈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等等。
職場的真相在于你要認清楚自己的成長其實是非線性的,它更像是一條曲線,受到各種變量的影響與牽制,最終呈現出一種變化與趨勢。?
二、自由源于內心強烈的體驗
要說自由不自由,更多的是一種內心體驗。
何為自由?
絕對不是空有一大把時間無所事事的虛無與困頓,而是對一件事情懷有無限的熱情,完全不需要他人驅動,自己只要開始做這件事就完全停不下來的節奏。
如此,盡管表面上看起來你依然忙碌,然而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此刻的你無比自由。
自由源于沉浸感。
古往今來,同樣是職業,源于沉浸感的投入讓人更能放下一切報考對結果的執著,而往往這種沉浸式投入與體驗,會激發一個人無限的潛力,于是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及規律,那就是:?
當你追求卓越,成功會追著你跑。
因沉浸感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例子有很多,譬如周杰倫。
周杰倫的父母都是教師,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為教師子女的周杰倫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成績欄上的紅顏色比藍顏色多,甚至他的英語老師一度認為他有學習障礙。
不過好在他有一個美術老師的媽媽,她發現這孩子小時候挺有音樂天賦,便在他四歲那年給他買了一架鋼琴。
從此,音樂對周杰倫而言就像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周杰倫可以忘卻一切煩惱:父母離異、長相平平、成績不好......這個世界具有抵擋一切成長動蕩的魔力,而他對這個世界也傾注了無比的忠誠與投入。
如果你翻閱大多數成功人士的傳記,你會驚詫地發現,他們都會提及童年的“另一個世界”,用來阻隔現實,幫助他們養成健全的人格。
而如果一個人從小不曾有過這種體驗,甚至不曾學會在熙攘的世俗世界里為自己尋找一片“世外桃源”,TA這一生將注定漂泊,這種漂泊不是自由,更像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無底線的繳械投降,即便獲得了世俗的成功,TA也無法感受到作為生命的自由與幸福。?
咨詢者Cara(化名)最喜歡化妝及穿搭,按照她的說法,童年時她在屋里給布娃娃梳辮子做衣服是她記憶里為數不多的“沉浸體驗”。
三、“我賺了錢,卻倍感孤獨無力”
Cara提起這一路的辛酸過往,在咨詢過程中幾度哽咽。
Cara的父母和當時很多父母一樣,選擇了在外辛苦打工賺錢,將Cara托管在一個親戚家,敏感的Cara小時候大段的時光,都是在屋里和一個布娃娃自言自語。
她只知道,在這個世界里,金錢具有一種魔力,可以讓父母遠離自己。
寄人籬下的滋味很不好受,大人們動輒“你爸媽不要你了”之類的玩笑讓Cara內心五味雜陳。
在Cara的童年記憶里,父母是缺席的。
長大后的Cara很懂得與外界相處,更明白該如何為自己爭取一切有利條件,她總是微笑著,但這種微笑更是一種抑郁,按照Cara的說法,叫“微笑著抑郁”。
Cara一開始在職場中并不如意,按照她的話說:“錢太少了,根本不夠花。”
無意中,Cara看到了直播,她看著畫面中有個濃妝艷抹的女孩兒搔首弄姿,引來一堆看客們的打賞與喝彩,她估算了下,光從禮物的價值計算,這個主播一晚上就能收入過萬。
“又不損失什么,比夜總會的工作高級多了。”Cara說。
辭去工作之后的Cara也玩起了直播,憑借著扮可愛與耍機靈,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Cara也成為了很多女孩艷羨的那個主角。
“我突然想上班了,”Cara冷不丁說了這樣一句話,聲音很輕。
“我突然覺得一切沒那么重要,包括我自己,這是不是很可怕?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挺可怕的。”Cara說:“我消滅了自己,把自己偽裝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對著攝像頭說著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我安慰自己說這是工作,工作......”
“工作真是這樣的嗎?”Cara長嘆一口氣:“我認識些姐妹在公司上班,我感覺她們比我自由,至少她們對哪個領導不滿意可以聚眾吐槽,至少她們覺得工資低可以聯名建議,甚至這家干的不爽可以再換下一家。可我呢?我能在攝像頭面前吐槽那些打賞的用戶們品味低俗嗎?我能拒絕他們的禮物甚至殷勤嗎?我離開這些又有什么本事呢?”
“很多人說我們這行賺的是快錢,你知道快錢背后是什么嗎?你會越來越虛榮和浮躁,如今的我好久都沒有靜下心來讀過一本書了,我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什么是自由?
完全消融自我,通過嘩眾取寵迎合這個世界,會讓人感到自由嗎??
答案可能只會讓你失望。
Cara說,自從玩起了直播,這種在當今時代看來最炫酷的活法卻讓自己深陷無比的恐懼和焦慮中,她深知,離開了這些“包養”自己的觀眾,自己可能什么都不是。
不安全感與日俱增,她害怕被人遺忘,她要四處尋求認可與贊賞,直至面目全非。
四、想要自由,不妨從這三點入手?
1、控制風險。
面對一些躍躍欲試想要辭職創業的咨詢者,我都會讓他們再冷靜一下,探索一下有沒有可能在不辭去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
我自己在幾年前做公眾號的時候,主業是在一家培訓機構做財務培訓師,那個時候我的上班時間比企業要自由,有課就去,沒課可以在家發展自己的寫作愛好。
那個階段的我和很多自媒體人不同的是,因為有主業傍身,我并不感到太多焦慮,因為即便公眾號這件事沒做起來或者做砸了,我并沒有損失什么。
事實上,這件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機會:做好了我會打破枷鎖獲得一個新的世界,做不好也不妨礙我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多年以來,我一直秉持這種觀點和態度做事,穩扎穩打,不冒進,將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放手一搏,是因為他們被一個傳統觀念束縛了大腦,那就是,他們腦海中所謂的創業或探索,多半是“非此即彼”的二選一,而不能是兩者兼顧的自然過渡。
我非常認可一個觀點,那就是,如果你無法在一個領域獲得安全,你就不可能在另外一個領域有所創新與突破。?
在財務管理領域,我們一貫主張“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其實職業也是如此。?
如果你把身家性命都堵在一個地方,你不僅無法感受及享受到自由,反而會畏手畏腳,因為你承受不起任何變故與損失。?
2、給自己的職業做個“杠鈴式配置”。
在這一點上,我特別佩服孔子,據說他給自己職業配置就是“杠鈴式配置”。
孔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生逢一個不錯的國家,遇到英明的君主,那我就做官;如果國家不好君主昏庸,那我就回去做老師。
而歷史上很多文人的悲劇(例如屈原等),就是源于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一個地方,一旦夢想破碎則無路可走,甚至賠上了性命。
所以,國運及君主就是官場中的“不確定因素”,而至于做官還是當老師是根據這種不確定因素所做的不同選擇,這背后的關鍵在于,你要發展及成就自己的核心能力,這樣東西能夠讓你面對不同的外在因素,導向不同維度的成功。
這必然會蘊藏著太多的風險。
陽泉市的娘子關發電廠的劉慈欣,即便業績不好也不辭職:如果單位效益好了,該干嘛干嘛;如果單位沒有發展,也不妨礙自己寫小說。
沒有人規定一定要認準一條路死磕啊?!
我們完全可以調配好自己的精力和時間,物質精神兩手抓:在一個領域做熟做精,獲得安全感,再積極拓展其他領域的愛好,或者在主業之外開拓副業,消弭主業帶來的倦怠與無聊感。
3、不隱藏不偽裝,踏實做自己。
前文中的Cara咨詢后還在做主播,不過和過去不同的是,如今的她白天在一家奢侈品公司上班,這個領域能讓她接觸很多時尚知識,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天賦;同時利用直播間在晚上或雙休日的時間做些分享,她不再搔首弄姿,盡管有些觀眾會罵她裝清純甚至離開,但Cara絲毫不擔心,反而如釋重負。
“我終于聞到了自由的味道,那就是不再隱藏不用偽裝。”Cara說。
最后,引用一句話作為文章的收尾:?
“所有的人都從生活中得到了一切,但是大多數人自己卻不知道。”——博爾赫斯
以上。
感謝您的時間。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咨詢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2017年新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三個月銷量破五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