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當成一篇科幻小說來看。
股票天天跌成狗,國家大手筆的救市,每天砸進去很多錢,然而該跌的還是要跌。我拿著銀行股,雖然沒什么好擔心的,然而還是很想去思考一下國家到底應該怎么救市,如果能出出主意,也算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了一點貢獻。
但是接二連三想了很多招,都是死路,偶爾想出來幾個陰損的,推理一番發現并沒有什么卵用,市場該怎么走還是怎么走。
然后我想,我們回歸原點吧。
我們來看一看各大指數的合理估值點位大概在什么位置
上證50,恰好是當前點位;
滬深300,也差不多;
中證500,3600點,嗯,你沒看錯,接近腰斬;
創業板,500點,砍到腳脖子,就是這么恐怖。
(別問我這些點位都是怎么算出來的,也別問我誤差有多大。我只能說是折現模型,誤差很大,但是大方向不會錯。)
然而我們再看看現在國家是怎么救市的
中證50,買買買,銀行,買買買,中字頭,買買買。
小股票,放任不管。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結果就是國企大股票和民企小股票的估值完全倒掛,救市救大頭,下面一塌糊涂。
我不管你是跌成狗還是停牌了,最終都是一個死字。
然后呢?
很簡單,收購,重組。手里有錢的去買死掉的。
一切危機煙消云散。
不是要混改嗎?已經改完了。
不是要互聯網+嗎?已經+上了。
崩盤最多崩到券商,銀行能救回來。
然后銀行的混業改革也完成了。
這招,在華爾街上每天都在上演,我們不太熟悉罷了。
想當年水泊梁山多么風光,最后也免不了被招安的下場。
然而經濟,就這樣救回來了。
(這只是一個大的框架,細思極恐。不要問我具體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的知識只能讓我看到這樣一個模糊的輪廓,里面的爭斗我是看不清的。)
現金為王,活下來的都是那些手握現金流的,沒有高負債高杠桿的企業。這些企業,即使是小公司,創業板,也會在今后的談判中有更大的籌碼,然而價格卻早已不是這個價格了。那些高位減持的,也許能獲得更大的主動性,不要罵他們,他們的行為是明智的。
最后一句話,很俗:
這是一盤很大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