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娜
公眾號:安娜日志(ID:anna0535)
01
最近幾天我搬新家了,房間里有股味,去超市的路上有家賣花的,我買了一束,花了40塊錢,回來的路上,我覺得超出預算了,我的預算是30啊,換作是以前的我,不會為10塊錢計較,現在的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子了?
如果是我自己的房子,我會花再多的錢買花,可是租的房子,我覺得不值得40塊錢。
我覺得來了上海的這一年,是我畢業以來過得最節省的一年,這里房租貴,各種誘惑不斷,隨便出來吃頓火鍋就300多,每次逛街都不怎么敢試衣服,害怕受不了服務員的誘惑,一沖動就買了。
為啥要這樣對自己,因為我不想因為買一些超出自己消費水平的東西導致每個月月底都捉襟見肘,所謂的“精致窮”,最近第6季的奇葩說有個辯題是:對于年輕的時候選擇精致窮,我有錯嗎?
我覺得有錯,因為你如果把買那些不該買的東西的錢一筆筆攢起來,讓自己手里有錢,這樣會有安全感,當風險來了的時候就不會太緊張。
精致的前提是要有錢,否則,就是裝,或者是掩蓋內心的自卑,楊超越在節目中支持精致窮,她說自己打工的時候賺著800塊錢的工資也要花700塊錢去買櫥窗里心儀的裙子,因為她只有覺得自己打扮的好看了,才有自信去面對生活。
你我都不是楊超越,沒有她的美貌和運氣,只是個普通平凡的人,我們需要有一定的退路,這個退路就是有一定的儲蓄,預防未來的風險。
02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她的朋友圈特別精致,咖啡、紅酒、全世界各地的打卡照片,每天穿的裙子都不一樣。
我特別羨慕她,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找我,要做個小手術,急需用錢,找我借錢,我才知道,原來她的月薪才5000,我問她,旅游的錢哪里來的呢?衣服和裙子每天不重樣,這些花費也不少的。
她說,每次出去旅游都會租衣服穿,500可以租一個月。
我聽了后感覺很不可思議,我的朋友圈的照片是隨便拍拍的,人家的朋友圈是用錢砸的,這效果能一樣嗎?
看你朋友圈我還以為年薪百萬呢。
女生都愛美,而且商場衣服的款式和質量確實比地攤貨要好很多,可是要節制,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就不要假裝“精致”了,又想吃得好,穿得好,還想每天旅游拍照發朋友圈,多想想,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如果最在乎的是穿衣打扮,那就每個月固定買一次衣服就好,對于吃的就不要太講究了,什么必須喝進口咖啡的,買個速溶的差不多了。
把旅游的這些錢省下來,給自己買個房子、車子,比到處玩好多了,而且,出去旅游不一定能散心,也不一定能遇到有趣的靈魂,有可能遇到的都是些偽文藝青年或者賣保險的。
我感覺靠譜的男生,很少有特別喜歡旅游的,他們業余時間喜歡打球踢球等不花錢的,而不是每天想著出來玩,他們還要攢錢買房子呢,平時周末兩天出來玩一次1000塊錢沒了,去個遠點的地方,比如西藏,1萬塊錢沒了。
不要總想著詩和遠方,多想想眼前的茍且,這些茍且就是每個月白白給房東的錢,要還的花唄。
詹青云說到:我們這個時代的精致是由誰決定的?精致窮的精致是商家定義的欲望陷阱,他不在乎你是否真的精致,他在乎的是你能不能一次又一次為感覺自己離精致越來越近時的那種爽買單。
03
在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也跟楊超越的想法一樣,再加上推銷員的推銷說辭:女人要舍得投資自己,年輕的時候不打扮啥時候打扮?只有會花錢才有掙錢的動力
這些說辭都是為了讓你掏錢,我當時月薪3000,基本上月月光,我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而且我覺得自己這么點錢要攢多久才能買得起房子?于是,每個周都會買衣服,那種花錢的快感簡直妙極了,這些衣服可能也就喜歡幾天,后來就不喜歡了,扔的扔,送人的送人。
這個過程也是有收獲的,就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風格,逛街的時候一眼就知道這個衣服適不適合自己。
?我是從什么時候醒悟的呢,我剛來上海,參加一個大V的分享會,她說,她畢業3年就拿出30萬首付,在廣州買了個房子,我特別震驚,感覺自己羞愧地要鉆到地縫里,深深地為自己過去無節制地消費感到懊悔,同時也慶幸自己現在知道什么時候該精致,什么時候該理性。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人們體驗到了好的東西帶來的喜悅,就不想用差的東西了,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網貸這么多,年輕人負債的這么多。
精致沒有錯,但是因為過于追求精致導致了你窮,那就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