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的文藝,都埋沒在生活里

1

2013年,我在老家的一個角落里翻出了一大袋舊書,其中有半本發黃的雜志,目錄上有父親的名字。我一時興起,拿去問母親,母親拿起雜志一看就微笑著說:“這是你父親當年和同學創辦的文學社的雜志。”我驚訝,父親還有這方面的才華?

根據時間推算,那正好是朦朧詩等新詩流行的時期。這么一想就沒那么奇怪了,那個年代,新詩引領的潮流讓很多年輕人為之著迷。讀完父親寫的三篇新詩,我才真切體會到年輕時的父親也是一個文藝范兒十足的青年!

聽母親說起父親的過去,才知道父親原是能文能武的人。他讀高中時有武館師傅主動要收他為徒,打起架來真能以一敵三。父親除了會寫詩,還會吹笛子。追母親的時候,經常在母親宿舍樓下吹奏一曲。后來回了家鄉,還是筆架嶺文學社的編輯。

只可惜,這些青春時發的光早就暗滅。他不再是那個一只手就能拎起我的健壯小伙,他的鋼筆蒙了灰塵,他的頭發開始脫落……

閆紅有一篇《八十年代的文藝范兒》,說到當時讀詩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就連小伙撩妹都是從談詩開始。可是為什么明明那些人還健在,卻很少看到他們談論這些了呢?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成了我們的父輩母輩,有些人還在為房子掙扎……詩?那只是年輕時的事了。

母親無奈地嘆氣,只是說一句:生活就是如此啊!

2

一個熱衷于寫詩的朋友說他曾經看過父親寫的情詩,句句動人。可惜自從他出生后,這份激情就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子女等現實問題。于是我們慢慢得出一個結論:父輩其實也很文藝,并且一點都不比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差。只是再好的文藝,都被迫埋沒在生活里。

當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相遇在尷尬的青年時期,該選擇哪一條道路,才能把詩和遠方都帶上?容不得多想,父輩絕大多數選擇在現實面前讓步,因為他們沒有追尋詩和遠方的資本。

《混在北京》里面講:“文學太需要錢來養。”你想讓一個人安心坐冷板凳去搞文學,就必須先解決他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可是在中國,在那個年代,文學那么不值錢,有點頭腦的當然是筆桿子一扔,下海去了。

并非“他們的熱愛不足以支撐他們走下去”,而是他們的底氣不足以支持他們選擇詩和遠方。海子只有一個,所以才那么出類拔萃,選擇不當海子的都在各種酒席間觥籌交錯,為了明天的業務,為了今年的政績,為了將來的生活,不惜讓身材變形,不惜用一塊印章代替心愛的筆。

當你真正站到了理想與現實交匯的十字路口,你也會動搖,內心也會有所偏向,然后活成大家想要的模樣。

再然后,只能寄希望于子女。詩和遠方,就真的走遠了。

3

小時候家里經常有客人來玩,打麻將、喝酒的都有。有一年中秋,一個叔叔一邊打麻將一邊聽電話,籌備老同學聚會的事,答應著由他來起草邀請函。他掛了電話,叫我拿來紙和筆,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就寫好了。他把紙塞給我:“你幫我發短信,我打字慢。剩下什么‘誠摯邀請您’的套話你看著寫。”說完他又轉身回到了麻將桌。

我拿過紙一看,是一首七律,第一句就是“一聚一散一輪回”。那個時候的我對親友聚散初有體驗,看到這句話突然有種流淚的沖動。下面的內容我記不太清了,那首詩已經完整地表達的一封邀請函的主要內容,只需加上時間地點足矣。

我扭頭看看這個大腹便便、叼著煙罵罵咧咧打著麻將的“地中海”叔叔,想不到他大筆一揮,就把一封邀請函天衣無縫地摻進一首懷舊抒情的七律里。他在酒桌上毫無形象地大聲吆喝,在我家七扭八歪地坐著,喝起酒來腮脖子通紅,滿口粗話……你看不出這樣一個人,年輕時文質彬彬,是一個十足的文藝青年。

跟父親說起這事的時候,父親笑著說,如果不是從政他也不會變成這樣。不止他一個,很多朋友,哪一個年輕時筆下的文章是拿不出手的?可是大家都是農民出身啊,當年市場經濟運行,誰愿意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哪有那么多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不過是詩人酒足飯飽后的遐想罷了。

父親又說,即便我們荒廢了幾十年,寫出來的也比你現在寫的那點東西好。

4

從那以后,再看到一些老板或者官員或者小職員家里掛著山水畫、題字時,我不會在心底嘲笑他們附庸風雅了。對門口刻石碑的老爺爺我也改善了態度。一個會揚琴、二胡、篆刻和地方戲劇的老爺子,比我厲害得多了,有什么理由看不起他呢?

那些字畫并非俗不可耐,就算他們不是精通其中,但背后是一顆虔誠的文藝心,滿滿的文藝情懷。他們可能借此來彌補曾經那段在生活面前讓步的青春,在這些物事面前,他們可能在懷念那個文藝的年代里文藝的自己。

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像他們這樣,不得已拋下喜愛的文字,成為一個為生活奔波勞碌的人。無論你過得灰頭土臉還是光鮮亮麗,都不會再有那份文藝。詩和遠方,永遠埋沒在生活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好久沒寫簡書了,一直忙,雖然沒更新,但畫筆并沒有停,把寫簡書的時間用來休息了,哈哈…… 但,還把自己弄感冒了……...
    閣的畫本閱讀 3,023評論 23 81
  • 在街上,有幾次碰到林老師。 那時,他不認識我,我認識他。因為,他姐和我丈夫是同事,同辦公室的同事。我也曾到他姐家里...
    吳黎暉閱讀 566評論 0 2
  • 林祖鳳|文 2017-04-16 心有靈犀才寫了一扁從未走遠的文章,讓我把爸媽對我的付出(愛)蘊藏在這篇文章里,...
    暢享書香閱讀 599評論 2 3
  • 我們偶爾慨嘆,那曾經睡在上鋪的兄弟,如今已久未聯系;那些無話不談的閨蜜,漸漸有了防備。我們帶著懷疑看待走入我們生活...
    星空物語12345閱讀 248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