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一個人可能因為某次習以為常的發脾氣,而陷入消極的情緒體驗當中,身體也跟著開始走下坡路。
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要學會做的事,就是成為掌控脾氣的真正主人。
- 01 -
脾氣差,是健康的最大克星。
美國科學家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研究成果顯示,脾氣暴躁的男人不僅容易發生中風,也容易發生猝死。
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活得快樂幸福,那么你就必須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輕易生氣,不與人結仇。
曾經有個心理學家做過一次演講,主題為“寬恕你的敵人”。
演講過程中,心理學家問在場的觀眾有多少人打算寬恕他們各自的敵人,臺下大約有一半的人舉起了手。
心理學家覺得這個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于是又旁征博引講了一會兒。
再次提問時,百分之八十的觀眾都舉手表示愿意寬恕自己的敵人。
心理學家還不滿意,又臨場深入講解了一番,這時再次提問全場全部都舉手了,除了一位坐在后排的老太太。
“請問您,為什么一直不愿意原諒自己的敵人呢?”心理學家問道。
“因為我心里本來就沒有敵人。”老太太答道。
心理學家一愣,顯然這個答案是在他意料之外的。
“這太不尋常了!敢問您今年高壽?”
“今年我93歲了。”老太太淡淡地說。
世間萬事中最克健康的,莫過于脾氣大。
無論是暴跳如雷的怒氣,還是心有郁結的怨氣,抑或是難以排解的悶氣,都可能引發各種疾病。
常言道,氣極傷身。《黃帝內經》明確指出過,“百病生于氣矣”,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是被氣死的。
中國學者曾對百歲老人比較集中的地區進行研究統計,發現心胸開闊、性情溫和是長壽者的共同特征。
這也就為我們解答了為什么故事中的老太太長壽的秘訣:
在寬容別人、放過自己的同時,也就把自己從憤恨和疾痛中解脫出來了,好脾氣灌注一生,自然能夠長久得生活在平靜安寧的歲月中。
氣不爽,心不順,斤斤計較,有點小事就氣得自己睡不著覺,一個人長期這樣自然活不長,也活得不快樂。
但如果是不與世爭、不與人吵,心不留怒,事不勉強,保持一個好脾氣,不和自己過不去,那么健康長壽就會相繼而來了。
- 02 -
脾氣溫和,才能夠打好手中的牌。
美國第34屆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年輕時,脾氣非常大,一點耐心都沒有,一點小事兒就會讓他發怒。
有時,他們一家人會湊在一起打牌消遣時光。
一天晚飯后,他和家人一起打牌。
這天艾森豪威爾的運氣特別不好,摸到的牌都很差,他漸漸開始有些煩躁了。
又過了一會,他走投無路了,于是忍無可忍,發起了脾氣,扔下牌就離開桌子了。
站在一旁的母親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對艾森豪威爾說:“既然要打牌,就不管牌好牌壞,總要打下去。風水輪流轉,沒有人是常勝將軍的。”
母親接著又說,“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發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手里的牌是好是壞,你都必須直面它。你改變不了牌面的大小好壞,但是你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
母親的話說服了艾森豪威爾,他漸漸學會讓自己的脾氣不再那么暴躁,積極進取,做出了成績,一步步地走上總統之位。
我們行事處世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小絆腳石、小挫折,這都是無法避免的。
但可以避免的,就是自己暴躁的脾氣。
只有脾氣溫和下來,才能夠讓暴躁的心平靜下來,從容理智地審時度勢,平心靜氣地分析思考,不做沖動之事,不為后悔之舉,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 03 -
好脾氣,帶來好福氣。
昆明西山龍門有一副對聯:
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立穩
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這幅對聯說的就是,在現下社會立足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平和沉穩的心境,也就是好脾氣。
脾氣好,心湖的水才能靜,才能映出圓滿明月,是養生的最佳途徑,更是迎來福報的必要之法。
在家庭生活中,若是父母對子女和顏細語,避免大發雷霆、惡語相向,那么這個家庭的氛圍必然會和睦溫馨,對家長、對孩子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在與人交往中,只有待人接物溫文爾雅、不急不躁,遇事不亂發脾氣而是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樣朋友才能在身邊聚攏。
在工作中,沒有人愿意和脾氣暴躁的人共事。
領導脾氣大,手下的人只能戰戰兢兢,團隊缺乏活力;
下屬脾氣大,團隊的凝聚力就會下降,團隊效率也就令人堪憂了。
......
一副好脾氣不僅對于養生健康大有裨益,更是體現一個人的涵養和心境,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獲得福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