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從交互設計的角度為一座 1000 層的大樓設計電梯按鈕?
設計挑戰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最近,一道 Google 的面試題似乎吸引了全球設計界。
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都嘗試進行挑戰:如何設計 1000 層大樓的電梯按鈕?
然而,大多數設計解決方案都失敗了,而且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原因……
推定假設(The Presumption Reflex)
如果一個朋友說「我要去電影院」,我們就會自動設想她要去看電影,因為生活經歷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人電影院的主要原因。
但是,她從來沒有說她要去看電影。雖然可能性不高,但她或許是要去那里和一個朋友見面,也可能要去那里吃喝玩樂。因此當給出具體情境時,我們傾向于總結對我們來說似乎合理的結果。
正是這種認知反射,是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必須要去對抗的。對抗的第一要義就是質疑,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會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問題。
應對挑戰
在我們開始設計之前,我們先從題目本身,發現各項約束和可能性,再進行工作。
目的
在線隨機解決方案基本都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電梯,可以容納大約 50 人,可能有幾個休息座位和一個電視屏幕。
發現問題了沒?當我們想到電梯時,個人經歷總會讓我們有這樣的推定假設 —— 電梯是給人坐的。但是,如果這部電梯的職能是貨物運輸呢?比如運輸洗衣機啊,甚至汽車?
那么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解決方案都犯了這個錯誤,并設計了一個以人為中心的電梯,室內裝備了電視、NFC 讀卡器等等,而全然不顧是否會被使用。
環境
再來看一個在線的隨機解決方案:
「誰住在這里? 」 一棟 1000 層的建筑就是一個巨大一體結構的城市,所以一個城市需要的東西(公園,學校,游樂場,醫院,劇院等)都應該在建筑物內。
這個推定假設的錯誤在于認為建筑物是供人居住的。但題目有表明該建筑的用途是住宅或者商業空間嗎?并沒有。但這份設計方案卻包含了大廈虛構居民的可搜索目錄:
那么,為什么不假設該建筑物是用于立體車庫或者洗衣機的工業倉庫這種用途呢?
用戶
這一系列的問題已經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知道用戶是誰,或者他們的需求可能是什么?這個電梯按鈕面板可能是供乘客前往其公寓用的,也可能是工廠控制室的電梯操作員用的。
許多設計方案其實都蘊蓋了一個假定前提,在這個前提之下來進行方案的設計。
事實上,現階段只有一個正確的回應:
潛在的雇主們并不會因為你聰明的解決方案而錄用你,他們更想看到你是否有發現問題里的問題的能力。失敗最肯定的原因就是,在還沒有弄清楚問題的前提下,就盲目給出解決方案。
作為一名設計師,意味著要和常規的推定假設思維對抗,這是一個需要自律和訓練的思維習慣,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問題的背景。
原文鏈接:The 1,000 Floor Elevator: Why Most Designers Fail Google’s Infamous Interview Design Challenge
相關閱讀:
- 谷歌有個不為人知的面試渠道
- 極光開源項目:「Aurora UI」,一個通用 IM 聊天 UI 組件,支持Android、iOS(swift/oc)、re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