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課上,同學彼此分享愛好,讓我驚訝的是鄰座的大哥也喜歡閱讀,有了共同話題,那接下來就該聊一點具體內容了,他喜歡歷史,恰好合我的口味,這讓我不禁有點興奮。我自詡讀過不少書,聊這類話題也該算是信手拈來,講得風生水起,可以當我抱著這樣的想法聊的時候,發現自己所說的幾個觀點不過是書本的照搬,而且掛一漏萬,零零星星談了幾點,整體破碎不堪。這讓我詫異,怎么如此?那是讀書的時候,看到作者所寫,醍醐灌頂,頭如搗蒜般同意作者觀點,甚是暢快,那為什么這些知識對我而言還是身外之物?并沒有進入我的內心深處,進而轉換為我自己的一部分,待我需要時,如朝陽般噴薄而出,侃侃而談。費解!
? ? ? 要想找出緣由,那得把我讀書的經歷拿出來審視一番才好。我的初心很簡單,有興趣了回去翻翻書,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想著把這本書的內容裝進肚子里,所以書剛到書的那股子沖勁是十足的,一下子能翻百來頁,可一本書的內容往往不止這個量,我讀著讀著就倦怠了,翻頁的速度慢了下來,前面看的內容也在腦海中逐漸模糊,待我翻到整本書的最后一頁,我要做的不是慶賀我讀完了這本書,而是搜腸刮肚組織語言來搞清楚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我本人的特點是外冷內熱,表面上不喜歡與人引發爭端,但是內容如果不認同對方的觀點,是任你軟磨硬泡也是降伏不了的。這時我的那根懶筋又隱隱發作,既然事情有點難了,那罷了罷了,總結吸收的事情暫緩,對我而言,這個“緩刑”就是“無期徒刑”,我極有可能這一輩子都不去做這事了。這種模式一直重復操作,所以貌似我書讀得多,真真進入腦海的屈指可數,悲哀啊!這“紙老虎”的扮相既讓我的形象在別人眼里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自己雖然匆匆忙忙,忙碌而無所得,豈不是悲哀至極?愚蠢就像消去不了的霧氣般遮擋了我的視線,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走停停,東闖西撞,始終找不到一個穩定的航標。
? ? ? 想起大學有個社團因我是圖書館借書最多的學生要進行采訪,幸虧被我婉拒了,是的,內心深處,我是不夠格的,那又何必豬鼻子插大蔥——裝相(象)呢?我要做的是分享實實在在的所得,不是把假大空搬上臺面,要讓我的話更有價值和力量。
? ? ? 魯迅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沒啥閃光點的一生暗淡無趣,這讓我痛心又不敢。但要說我總是一股腦地自憐,倒也不盡然,我在手機上悄悄打打的時候,就是在向自己的大腦索取所學到的知識,有了寫東西的需求,讀書的產量和質量自然升高,我讀的時候更多去揣摩作者通過文字表達的意義,我也會學著賞析,哪怕收獲僅僅是每天一點點,那我相信聚沙成塔,這微笑的積累量攢起來也就是一筆不少的財富。想到這兒,我也不能全盤否定自己從前讀書的過往,正因為有了些失敗經驗,我才能知道哪兒有進步空間。希望我早點擠掉那些讀書帶來那種立馬讓人聰慧的愚蠢想法,做點實事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