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系和做決定的過程。
1
潛意識是什么?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我下意識地就……”,這個下意識的意識指的就應該是潛意識吧?根據(jù)我從字面的理解就是,潛在的意識。
實際上呢?潛意識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者還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fā)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tài)的心理活動過程"。按照心理學的說法,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潛意識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其中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理論上的東西太空洞,但是我相信看了下面這個研究案例,你一定會和我一樣吃驚但又信服潛意識的力量的。
這是一個關于明尼達蘇雙生子的追蹤研究。這對雙胞胎從小因為家庭原因被迫分開,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成長,彼此并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在他們三十多歲時,研究人員找到他們,對他們的生活和個人資料進行對比研究,竟然發(fā)現(xiàn)兩人同一年結婚,妻子也都是雙胞胎,養(yǎng)同一品種的狗偶,給狗取的名字也相同,所生孩子的性別和順序也一樣。總之,生活中這樣的雷同竟然占到了70%以上。
潛意識真是一個神秘又奇特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在不自知地被潛意識操縱著。
2
潛意識的力量有多大?
有一個父親,拋棄了三個兒子和妻子。三個兒子長大后,老大成了一個很好很負責任的父親,老二終身未娶,老三則和他父親一樣拋妻棄子。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老大潛意識里不讓自己成為父親那樣的人,老二潛意識的信念是婚姻不可靠,老三潛意識里認為就應該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我記得念初三的時候,有一次,值日生把黑板上距離中考的倒計時改成85天,立刻人群中就有一個聲音痛呼:“啊!只有85天啦!”然后 ,不遠處又發(fā)出另一個聲音:“啊?還有85天!”
由此可見,同樣的一件事情,對于潛意識信念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自以為正確或者公正的某個觀點或者認知,事實上,也不一定是正確或者公正的。
書上說,我們的大腦每秒要處理四千億位元的信息,但是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兩千位元的信息。位元是什么概念不重要,但是這個比率,四千億之兩千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所以,我們是有選擇性地在看這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的人、事和物。而這個選擇又是因人而異的,和我們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和形成的價值觀有關。因此,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我們自己想看到的那個部分,而這個部分極有可能包括我們對其產生的成見。
甚至可以說,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的,僅此而已。
3
潛意識創(chuàng)造怎樣的情緒模式?
在張德芬老師的書中,提到了勝肽這個生物學術語。勝肽是一種氨基酸構成的鏈狀結構。心理學上說當我們的身體或者大腦層面受到情緒影響的時候,我們的腦部就會馬上生成勝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應器所接收。尤其恐怖的是,時間久了,我們的感應器就會產生特定的胃口,對這種勝肽產生饑餓感。
直接后果就是,如果這種情緒如果很久不出現(xiàn),你的細胞就會讓你產生生理需求去出現(xiàn)這種情緒。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看來跟這個叫做勝肽的小東西不無關系啊。
突然想到很多男生抱怨自己的女朋友隔三差五地就要“作”那么一回,現(xiàn)在想來,是不是情有可原,可以理解了呢?當然,男生也一樣。
但是,理解歸理解,如果我們真地被潛意識創(chuàng)造的消極頹廢等不好的情緒模式所操縱,也太痛苦了。
“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聯(lián)系。”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為什么我們生活中會遇到一些被我們稱為生性樂觀或者極度悲觀的人?我有一個學生,一個東北女孩兒,整天樂樂呵呵的,她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每天都很快樂。然后她周圍的人也被她渲染得每天都很開心的樣子。
但也有另一種人,可能因為受到一些挫折,早早地認定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別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們自己不以為然,遇到事情,能湊活就湊活,能逃避就逃避,混沌度日,得過且過。
按照上面的說法,那么這個女生的快樂神經一定非常粗,而后者遇事就退縮的神經系統(tǒng)一定非常發(fā)達。
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情緒模式多么美好,然而頹廢消極悲慘痛苦的情緒,就像毒癮一樣。不過,意識到自己的毒癮所在,我們就有救了。因為,毒癮也是可以戒除掉的,只要你愿意去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