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不過眨眼間就過去了,有時候我會感慨,要是時間慢一點就好了,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情還沒來得及做時間就已經消逝了。待我緩過神來,時間又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悄悄的溜走了,此時此刻才恍然大悟,不管我怎么感慨,時間從來都不會因為個人對它的看法而增多或減少一分一秒,反而會在你觀望的期間悄悄的流逝。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于沉浸在過去之中亦或是憧憬于將來,卻常常忽略了現在,大把的時間在這樣的沉浸之中化為了泡影。
當我意識到靠想是沒有用的時候,我開始想辦法去抓住它。于是我在各類時間管理的書籍里穿梭,學著列清單做計劃。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分割時間,把需要做的事情先在腦子里全部都過一遍,然后把他們記錄下來,并在后面添加上時間期限。比如早上9-11點這個時間段腦子比較清醒,我會用來處理一些數據整合分析的工作,然后制定相應方案,用下午的時間去落實好每個細節。再好的時間管理計劃都無法做到分秒必爭,因為你沒法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么,突如其來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打亂你一整天的時間安排。有時候不得不重新安排計劃,或者從其它的地方分配時間來完成它,比如休息時間。這就意味著,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讓我重新花時間去做計劃和安排,相當于同一件事情我花了兩次時間,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所以時間清單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贏得時間的方法,我只好另謀出路。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去擠,就總會有的”。我因此受到了啟發,開始管理自己的碎片化時間,比如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中午的休息時間,算上上下班的等車時間,初略的計算一下大約可以多出兩個小時的時間,一個月按24個工作日來算的話,相當于可以多活兩天。當我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自己都嚇了一跳。不過我很快就意識到,碎片化的時間更適合處理碎片化的事情或者需要長期積累的事情。比如學習、閱讀等,因為你沒辦法在一邊等車或坐車的時候一邊深入的思考問題,否則很有可能等下一輛或者坐過頭。轉念一想,你可能會有所發現。碎片話的時間,剛好可以彌補時間清單上的不足,我們完全可以把可分割的整體事件細化,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它們。
聽起來我們確實找到了贏得時間的好方法,不過這并不值得慶幸,因為我們很可能會因此浪費更多的時間。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道德許可效應會讓“節省時間有效的方法”成為浪費時間的好借口。你可以嘗試回憶一下,在堅持了幾個月的減肥計劃的時候,面對美食大餐,你是不是會允許自己偶爾的放縱一下,畢竟幸苦堅持了這么久,應該好好犒勞一下自己不是嗎?同樣的,我們已經通過該方法節省了很多時間,那我們偶爾的浪費一兩次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我們已經節省很多時間了。最可恨的是,道德許可效應是無法消除的。(注明:“道德許可效應”簡單來說,只要我們的思考中存在正反兩方,好的行為就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比如“我們已經這么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嘗試和積累,我終于發現所謂的管理時間和高效的利用時間都不是贏得時間的最好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時間不屬于任何人,且不被任何人的意志所左右,又怎么能被人管理和利用呢?所以贏得時間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改變自身去適應時間的節奏,而不是從時間去著手改變。
感謝“慎獨”先生的分享,本文轉載自個人公眾號“生活哲學思考(shzx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