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一直很喜歡這首詩,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念著,便想起少時冬天早起,外出勞作,清冷的空氣里泛著濃霧,原野荒草或山中小徑,一眼望去,白白的一片寒霜,腳踏上去,留下清晣的齒印,有時還能聽到鞋齒嚙霜的“哧哧”響。有濃霜的日子必然是晴天,但一早的太陽,敵不過一夜的寒氣,光芒穿不透迷霧,仿佛瞌睡的人強(qiáng)睜著眼。一直到十點(diǎn)多,金色的陽光才浙漸斂起白霧,照得人全身暖融融的舒坦起來。
生活在城中,有霜有霧的冬日很少。雖然冬天看不出三百米的日子很多,但阻擋視線的,都是深吸一口就會產(chǎn)生心理陰影的霾。女兒長到八歲,見到遍野凝霜的日子微乎其微,三四歲學(xué)“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時,好像為說明霜是什么頗費(fèi)了一些口舌,很有詞窮之感。這幾天回老家過年,已腈好兩日。昨夜寒意更深,夜空如洗,無月之夜,星星卻稀疏錯落,又亮得迷人。一切都預(yù)示著明天必是大晴,應(yīng)該夜晚有嚴(yán)霜吧?暗想著有霜便把女兒叫起來,讓她體會一下遍野霜白的景象。
雞鳴催人醒,窗外朦朧的亮,手伸出被子,寒氣如浸濕餐巾紙的水印漫過指掌手臂。好冷!又捱了一個小時才慢慢從被窩中爬起。推開門走上陽臺,放眼一望,屋頂、枯草、菜園籬笆、柴垛、木板,全是白色一片。果然打霜了!趕緊叫女兒起床:“快來看霜!”
小女孩很興奮。首先驚訝于樓上看到的濃霧,告訴她這才是真正的霧,吸一口,清爽潤肺。接著又嘰嘰喳喳地問霜怎么來的。尤其有一塊木板上,撒著一些細(xì)砂,每一粒都凝著一些霜花,毛刺刺的向外,整個門板便如鑲著細(xì)細(xì)的一大片小茸花在上面,她驚嘆著這小花的玲瓏剔透。另一塊木板則平平整整的覆著一片白霜。于是把小女孩叫過來,趁機(jī)告訴她,詩除了有“疑是地上霜”,還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然后把腳放上去踩一下,看著木板上清晰的鞋齒印,讓她想像,古人早行,在板橋上留下的便是一溜這樣的鞋印。
沒想到上午游羊獅慕,一千九百多米的海拔高度,見到了更多冰霜奇景。先是登山的臺階兩側(cè),松軟無草的砂泥上,起了平地見不到的大霜花,三四厘米長的霜花從砂泥上長起,一瓣一瓣像大朵的菊花瓣,略帶點(diǎn)彎卷地互相貼著長了瑩瑩的一叢又一叢。女兒驚喜得留連不前。
再往前,一個小潭,中心清泉緩滴,水泛微波。邊緣上卻已波瀾不興,結(jié)了一層薄冰。輕磕一塊拿在手中,放嘴里咬一口,清涼得沒有任何味道。女兒搶過去,品了很久,于無味之中,品出很多味道。
到了峰頂?shù)难卤谙拢K于見到了最神奇的冰棱。一掛掛的冰棱,順著草枝、裸巖垂掛在絕壁之上,陽光映照,拆射出閃閃的光。女兒終于找到幾處可攀附之地,先后摘了幾支在手,一會當(dāng)成冰棍品嘗,一會當(dāng)成透明神奇魔法棒,一直玩到下山。
晚上睡覺,便讓女兒試背《商山早行》。全詩才完整念一遍,她就已能脫口說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看來,詩要有生活,來自生話的詩,才是最有感受最能記住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