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準備出一個春天的攝影專題,問我要圖片,我就把自己的簡書文集從菜鳥到大鳥——我的攝影札記發了過去。
從2月開設文集,不知不覺間已積累了24篇,而從春與青溪長到淡煙疏雨江南,關于春天的竟有10篇之多。
兔兒驚呼:你怎么有那么多時間???
被兔兒這么一問,我不禁認真思考了一下,然后利用下班前后的一個小時整理成這篇文字,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有強烈的拍攝欲望。
從去年夏天開始學習攝影,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門用光影作畫的藝術。學完初級班后,還覺得不過癮,又一鼓作氣完成了人像課的進階學習。
在“光的研習”圣誕趴之后,就進入了忙碌的歲末年初,接著又是春節,一直忙到正月初六,才終于有機會帶著相機去靖港古鎮。蟄伏了近兩個月,我像是被春風喚醒的種子,控制不住的要破土而出、抽枝發芽了。
更何況春天是那么美?。?/p>
不用去遠方,每天上下班路上就看到滿眼的春天——草地上新長的嫩葉綠得逼人眼,楓樹上新綻的嫩芽像初張的小手,紫葉李一夜間繁花滿樹,粉嫩的桃花在風中笑得那樣嬌艷,就連光禿禿的樹枝也在春雨中掛了滿樹的晶瑩……萬物生長的季節,處處生機勃勃、春意盎然,如此良辰美景,又豈能辜負?
其次,拍攝真心不用花很多時間。
就拿最近的10篇春天系列來說,實際拍攝只有三次,其中兩次是陪孩子一起爬岳麓山拍的,每次不過兩個小時。既陪了孩子,又鍛煉了身體,區別只是多拿一個相機。我的佳能6D加35定焦鏡頭,總重1050克,也就是2斤多,拿習慣了也不覺得重,一邊走一邊拍,走走停停地爬山也不覺得累,何樂而不為?
還有一次是特意在小區拍的。周末的上午,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孩子做作業,我洗衣服整理房間,檢查完作業到了11點,孩子開始閱讀,我尋思著小區的桃花再不拍就謝了,之前就在心里琢磨了,要拍桃花估計得用梯子,正好有這個空擋,二話不說就扛著梯子帶著傘,在小區溜達了一圈,前后不過一個小時,按快門266下,收獲美圖近40張。
回到家就馬上連好數據線導到電腦上,每次耗時5分鐘。挑照片花半小時,通過QQ從電腦發到手機上不過分分鐘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想到就去做的果斷。
第三,利用碎片時間處理圖片效率更高。
我的圖片后期、文字編輯都是利用碎片時間在手機上處理的。
圖片后期用黃油相機、VSCO和美圖秀秀三款APP,文字編輯用簡書。
我的碎片時間包括:上廁所的10分鐘,睡覺前的10分鐘,地鐵上的10分鐘,做工間操的10分鐘,等電梯的5分鐘,等等等等……
自從集中精力處理圖片,我的強迫癥也不治而愈了。現在看到手機里的紅點基本可以做到安之若素,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花兩分鐘集中殲滅。
利用碎片時間有個好處,因為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中斷,隨時又可以繼續,所以沒有時間限制,沒有了這段時間非得做成個什么事兒的期許和壓力。
這樣反而更輕松,可以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濾鏡反復比對,可以為了找到一句最合適的文字精雕細琢。反正有靈感的時候多搞一下,沒感覺的時候就停下來,走路的時候都可以一邊思考一邊尋找感覺,效率反而比整塊的時間更高。
最最重要的是,沒有記錄的時間都是浮云啊啊啊啊。
為什么大家會覺得我的時間特別多?
因為我的時間有記錄,我用相機拍下來了,用圖片和文字呈現出來了。
兩個小時的爬山,走了許多路,看了許多景,遇到許多人,有些許小心情,有些許小感悟,有些許小文藝,最終定格成14幅美圖,凝練成“春之物語”“淡煙疏雨江南”“斜風細雨不須歸”三篇札記。
因為有了記錄,普普通通的兩個小時就像化了妝,加上了濾鏡、配上了精美的文字,就變成一首詩、一幅畫。
因為有了記錄,平平凡凡的時光被無限延伸,可以分享,可以品評,可以再三回味。
沒有記錄,日子渾渾噩噩過了也就過了。
回過頭來,煙消云散,神馬都是浮云。
世間最公平的就是時間。
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誰也不比誰多,差別就在于你如何分配。
想讓自己的時間看起來比別人多?
開始用心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