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2NjA4MQ==&mid=401685263&idx=1&sn=ecfdb4e1a4456a74c4ebf825e7a4b502&scene=0#wechat_redirect
正如這篇文章所提到的現象,焦慮會給人帶來緊張和無力,也許還有心慌和恐懼。恐懼是根源,因為恐懼,也許需要信仰。
正念,禪修,冥想,很多時候都是告訴我們超越現在,超脫小我,以解脫執著帶來的各種焦慮,也解脫對未知乃至恐懼的焦慮,這需要正確的方法和長久的訓練。除此之外,關閉朋友圈,擺脫對手機等數碼產品,對朋友圈的依賴,也是一種方法。
但是,僅僅停留在關閉微信朋友圈,冥想等方法上,無異于隔靴搔癢,解決不了問題根本。
這半年,我一直處于深深的焦慮。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壓力,讓我措手不及,半夜失眠,掉頭發,工作一天后不想關注任何事情,動不動就發脾氣…對未來的不確定,想要改變現狀的壓力,混合成一座無形的大山,時刻壓在心頭。
見過很多和我有類似焦慮感的人,一些人宅在家里,不見人,不打扮,也沒有社交的欲望,幾乎把自己逼成抑郁癥,還有的淪為工作狂,加班狂,正如去年的我,利用雙休報了兩個培訓行業班,幾乎把所有業余生活都用在學習上,有的人稱之為上進,其實自己更明白,這不過也是焦慮的一部分產物。
擺脫這種每天被追命的感覺,并非源于看到某篇文章,某個視頻,也不是見了某些人,聊了某些話。它們都有可能,一切的嘗試和積累超過了臨界點,成長就發生了。現在的我開始明白,一切都是過程,慢慢來。文藝點的話說就是,歲月悠長,且行且珍惜。
但真正總結起來,擺脫焦慮也不是沒有采取措施。和關閉朋友圈比起來,最關鍵的是讓自己行動起來,當行動亦無法解決時,再嘗試心靈和思維放空。
具體來說,我覺得以下措施是對自己有效的。
1.明確自己的愛好后,花時間、精力去培養。當世界欺騙你之時,你將會發現,愛好是平衡自己的有效方式,焦慮感在這里會轉化為平和與喜悅。另外,預留時間和精力讓自己成長為票友乃至專家,有愿景的生活會讓自己更有動力。這一年學習茶藝,讓我的交際圈徹底打開,除了認識朋友,也獲得了另外一種節奏的生活方式。
2.關注自己時間的流向和花費。爭取每一分鐘都活在當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越多注意力集中于當下,越少焦慮感集中于未知。
3.適當總結,自我成長和自愈能力非常重要。很多這樣的文章,這里不再過多介紹,我自己通常是一個星期寫一篇自我總結的日記,反省時間的利用,工作,人際以及對夢想的距離;年底做完總結和對2016的景愿板,突然就平和了很多。自我總結為:即便折騰,也要學會科學折騰。
4.看書,TED。沒有任何一種比充實自己更有把握當下的感覺。
5.運動,睡覺和坐禪。讓情緒對精力的消耗轉化為對體力的消耗,或者轉化為休息和放空,一切不針對自己情緒的死磕都是有效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2016年的自己提個醒,焦慮是成長一部分,不是全部,希望自己在焦慮的陪伴中學會平衡,并且努力把握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