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續接上啦~?
??? ?太祖召安【這個叫做陶安的人被朱元璋叫來聊天(為何俺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招安”...真心..)】語時事,安因獻言曰【這個家伙于是(拍馬屁)說】:“方今四方鼎沸,豪杰并爭,【現在出現了各種軍隊】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然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安民,救天下之心。【但是這幫人沒有幾個會胸懷大志想著怎樣學習超人同志拯救全世界】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以此順天應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 太祖曰:“吾欲取金陵,如何?”【朱元璋:窩要攻打金陵這個地方元芳你怎么看?】安對曰:“金陵帝王之都,龍蟠虎踞,限以長江之險。【金陵是個風水好還有長江做保障的好地方呦~】若據其形勝,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如果在哪里出兵打仗一定會人品值暴漲,怎么打怎么贏~】此天所以資明公也。【這可是得到老天爺批準的呢!(老天:窩不認識儂)】”
??? 太祖大悅,禮安甚厚,【朱元璋聽完心情十分愉悅,于是對這人特好】由是凡機密輒與議焉。【有什么機密就拿來一起討論】改太平路為太平府【改名中..】,以李習知府事,李善長為帥府都事,汪廣洋為帥府令史,陶安參幕府事。【任命各種官ing】文移用宋龍鳳年號,旗幟戰衣皆紅色,蓋以火德王故也。【旗幟衣服都是紅色的,這樣可以有神奇的功效】
?十萬分不厚道的亂入一段明史里有關陶安此人的介紹:
?陶安,字主敬,當涂人。少敏悟,博涉經史,尤長于《易》。元至正初,舉江浙鄉試,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太祖取太平,安與耆儒李習率父老出迎。【就是之前的那一段么么噠~】太祖召與語。安進曰:“海內鼎沸,豪杰并爭,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應天順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問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以臨四方,何向不克?”【基本一樣哼唧】太祖曰:“善。”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以習為太平知府。習字伯羽,年八十余矣,卒于官。
安從克集慶,進郎中。及聘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太祖問安:“四人者何如?”對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讓。黃州初下,思得重臣鎮之,無逾安者,遂命知黃州。寬租省徭,民以樂業。坐事謫知桐城,移知饒州。陳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諭以順逆,嬰城固守。援兵至,敗去。諸將欲盡戮民之從寇者,安不可。太祖賜詩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 時太平四面皆元兵【其實四面八方都是元朝的軍隊】,蠻子海牙【不認識】、阿魯灰等以巨舟截采石【用巨大的船打算圍住采石這片地方】,閉姑孰口。而義兵元帥陳【甚么字】先與其將康茂才【哪里不對怎么這么眼熟?(沒錯他就是在龍灣給朱元璋當間諜在水面上造了一座石橋坑死陳友諒的那位hhh)】,水陸分道,寇城下。太祖親督兵御之,命徐達、鄧愈以奇兵出其后,設伏于襄城橋。【打埋伏】先率眾來攻,時有黃云罩于城皋,先驚敗,為伏兵所擒,太祖釋而用之。【這人被朱元璋設的伏兵擒住了,被朱元璋放了讓他幫自己辦事】?
?快來看看康茂才是個什么人~
?康茂才,字壽卿,蘄人。通經史大義。事母孝。元末寇亂陷蘄,結義兵保鄉里。立功,自長官累遷淮西宣慰司、都元帥。
太祖既渡江,將士家屬留和州。時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數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設伏殲其精銳。茂才復立寨天寧洲,又破之。奔集慶,太祖克集慶,乃帥所部兵降。太祖釋之,命統所部從征。明年授秦淮翼水軍元帥,守龍灣。取江陰馬馱沙,敗張士誠兵,獲其樓船。從廖永安攻池州,取樅陽。太祖以軍興,民失農業,命茂才為都水營田使,仍兼帳前總制親兵左副指揮使。
?讓俺們圍觀陳友諒被坑的全過程:
陳友諒既陷太平,謀約張士誠合攻應天。【陳友諒把太平攻陷了,和張士誠打算一起把應天給攻下來。】太祖欲其速來,破之。【朱元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知茂才與友諒有舊,【知道康茂才和陳友諒以前關系不錯】命遣仆持書,紿為內應【于是找人給陳友諒寫封信,表示窩不想在朱元璋手下干活兒了窩要去投奔陳友諒去~】。友諒大喜,問:“康公安在?”【陳友諒樂壞了,問道:誒康茂才您老在哪里呀我好找到你~】曰:“守江東木橋。”【回答:我在守江東木橋】使歸,太祖易橋以石。【朱元璋探得消息,便就把木橋拆了,連夜造了一座石橋出來】友諒至,見橋,愕然,連呼“老康”,莫應。【陳友諒愉快的坐船來到了和康茂才約好的橋邊,一眼掃過去,但見那橋竟是石頭做的,可把他給驚呆了,頓時著了急,連叫好幾聲:“老康!”卻沒人回應。】退至龍灣,伏兵四起。【他頓覺大事不妙,一定是朱元璋在橋邊埋伏了伏兵,退到龍灣,這是伏兵出現了】茂才合諸將奮擊,大破之。【康茂才和諸位將領一起奮力打仗,把陳友諒打的落花流水】太祖嘉茂才功,賜賚甚厚。【于是朱元璋因為康茂才立了大功,賞賜給他了許多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