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題外話,看到今天晨讀的三重境界,守、破、離,很自然就聯想到之前另外一個三重境界,斷、舍、離。好像在日本人眼中,離,算是一個頂格的境界了。
之前粗略地看過《菊與刀》,當時看到地時候就覺得日本人對于物我兩忘的境界極為推崇,包括匠人精神、湯浴,禪修等等,最終的極致境界都是要離,要超脫自我。
離的追求與日本文化的內在聯系暫且不管,單看離本身的精神高度,確實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由于中華文化更偏向于感性文化,所以對于概念的區分就沒那么嚴格。再加上文人相輕的傳統,很多人覺得模仿等同于抄襲,是不好的事情,原創是好的,獨立設計是好的。
最典型的就是被世界詬病的山寨貨。像山寨手機,山寨馬桶,山寨包包,還有經常被罵成狗的眾泰汽車。
不可否認的是,在壯大的山寨大軍中,混雜了相當多的低劣甚至無腦的抄襲行為。但是對于我們個人,我們要明白的知道,模仿跟抄襲,是完全的兩回事。
記得迪士尼的電影《冰雪奇緣》上映沒多久,同名的消消樂游戲就上線了,當時這塊游戲非常火爆,不怎么玩游戲的我就被身邊人安利了好多次,說動畫效果有多贊,體驗有多好。這股火熱持續了大半年才過去。
后來,有一個中國的游戲公司,開發了一款除了名字、配色不一樣,其他幾乎一模一樣的游戲,叫《開心消消樂》。當時這款游戲就被指責抄襲冰雪奇緣,很多好事者再次借此來諷喻中國的抄襲商業文化。
不過,事情沒有就此打住。
隨著《開心消消樂》的版本不斷迭代,玩法開始不斷增加,很多《冰雪奇緣》中都沒有的創意設計開始不斷涌現,而且跟微信結合,開始增加了社交屬性。
很快,《開心消消樂》的市場份額遠遠超過了它模仿的《冰雪奇緣》,徒弟打敗老師傅。
之后偶然看到了消消樂的CEO王海寧的一篇報道,講述了他做這款產品的心路歷程。
“起初我們的團隊非常喜歡《冰雪奇緣》這款游戲,做一款相似的產品,在國內也會有很好的市場”
“開發迭代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冰雪奇緣》這款游戲可以做的更有趣,更高級的玩法可以加進來增加趣味性。于是我們開始做一些基礎性的創新,比如玩法和社交。”
“經過一年左右的迭代,現在《開心消消樂》已經跟《冰雪奇緣》完全區分開,是兩款不同的游戲。已經看不到誰模仿誰的痕跡了。”
《開心消消樂》就是守、破、離最佳的踐行者。
模仿與抄襲的最大差別就是,抄襲的結果是終點,而模仿,是起點。
就像牛頓說的,我取得的成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的肩膀,說的就是笛卡爾。其實牛頓力學的很多內容,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笛卡爾已經有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牛頓模仿了笛卡爾的學術成果,繼承學術內容,并最終成就學術地位。又是守、破、離的極佳踐行的例子。如果牛頓只是抄襲笛卡爾,那就沒有后來的神牛頓。
再回來談一談模仿。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模仿無處不在。說話是從模仿父母開始,寫字是從模仿作家開始,走路是從模仿旁人開始,甚至連用筷子都從模仿開始。但我們從沒覺得自己是在抄襲,對么。因為模仿是為了更快的開始,是為了達到心中的目的時,少走一段從0開始的彎路而已。
我們總說,不要重復發明輪子。輪子就在那里,模仿的對象就在那里,巨人的肩膀就在那里。拿來,就可以跨馬上陣,不拿,就只能做11路。
模仿他人,只是借力而上,那就妥妥地受人尊敬。